第三百一十六章 刺史耿鄙(2 / 2)

“董卓全軍而退,倒是頗有謀略,不過此人長於保存實力。”

“蕩寇將軍周慎和張車騎,袁滂是一路貨色,根本不急於進攻。”

“這個太史慈倒是一員勇將。”

提到太史慈,左昌侃侃而談:

“太史慈本來是楊廣的舊部,曾隨同晉陽侯北伐鮮卑,後被遼西太守趙苞所留於幽州大破鮮卑。

其後更是被晉陽侯倚為城牆,坐鎮美稷,使匈奴人於黃巾之亂時不敢輕動,一直是晉陽侯麾下愛將。

後來晉陽侯知道自己被調離,因此就把這員愛將留在了涼州,如此看來晉陽侯當真有先見之明。”

左昌對知兵善任的楊廣十分欣賞,因此連帶著對太史慈自然也頗為順眼。

耿鄙目中精光閃現:“如此看來,這太史慈倒也不失為一員良將!”

左昌笑笑:“不錯,如今太史子義威名遠播,周圍郡縣不少百姓因為飽受戰亂之苦,都遷到天水郡去了呢。”

“什麼?”

耿鄙眉頭一皺,把這件事情給著重記了下來。

身為朝廷郡守,怎麼能擅自接納移民?應當將移民遣送回境,隨隨便便就接納人口,豈不是成了諸侯?

不過這個太史慈能征善戰,又剛剛受封為平虜中郎將,倒是一位可用之才。

要知道,太史慈受封為平虜中郎將,算是初步踏入了中級將官的行列。作為涼州有數的幾位中郎將之一,等於在涼州擁有了一定軍事話語權。

隨著人口的不斷湧入,天水郡的人口已經超過十七萬,不過太史慈卻並未繼續征兵,而是將原有的兵卒繼續訓練,將軍隊的規模保持在萬人上下,以十七萬人口供養一支萬人的軍隊倒是比較寬裕。

而太史慈則是每個月定期組織鄉勇參加民兵培訓,一旦發生戰事,這些民兵雖然不可能拉出去和敵人野戰,不過用來守城則是綽綽有餘了。

而太史慈的軍職升了一級,張頜和越兮兩人則是分別被他委任為了校尉,如今的天水郡可謂是兵強馬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不過就在這時,太史慈收到了一封來自刺史府的書信。

“南容,信裏說了些什麼?”

刺史一職本來是地方監察機構,當初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置了十三州刺史,本來俸祿還不到兩千石,而一州的文官首領是別駕,在其後漢帝劉宏聽取了宗正劉焉的建議恢複了州牧製度之後,州牧成為了實際上一州的最高軍政長官。

不過有些地方,因為沒有任命州牧,刺史卻是一家獨大,比如陶謙後來就是以徐州刺史之職牧守徐州。

傅燮輕輕展開書信,仔細閱讀了一陣之後,不由得眉頭一皺。

“子義,新上任的刺史耿鄙寫信表彰了我等守土安民之責,不過……”

耿鄙信中,明麵上表揚了太史慈等人的功勞,實際上卻是在警告太史慈:已經遷移過去的居民就算了,但是以後不得接受移民。

。您提供大神四知的廣漢招聘網最新招聘信息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