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渤海王案(1 / 2)

“叔父,不會是想說王甫要誣陷渤海王吧!”楊廣淡定的說道。

“汝…汝怎麼會知道?公挺,難道汝已經得到消息了?”楊彪聞言不禁望向楊奇一臉驚訝道。

然而,楊奇卻朝他搖了搖頭,表示並不知道。楊彪見狀不由更為好奇。轉頭向楊廣繼續問道:

“賢侄,不知汝是如何猜到的?”

楊廣知道此時又是自己表現的時候了,今後欲行大事,想要完全得到整個弘農楊氏的力量,少不了楊彪這一脈的支持,隻有向其展現出自己足夠的價值,才能得到楊彪的認可。

畢竟眼前的這位中年人雖然在史上記載是漢庭的死忠,然而楊廣卻不會忘記其卻有一個背漢而投曹的兒子楊修,要說楊修投靠曹操的背後沒有楊彪的支持,打死楊廣也不相信,畢竟世家大族中的那一套,久為帝王的楊廣可是再清楚不過了,雞蛋從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是世家大族能夠曆經亂世而不衰的不二法門,如曆史上荀彧、荀攸叔侄投曹操,其族兄荀諶投袁紹;又如諸葛一門,諸葛亮投蜀漢,諸葛瑾投東吳,諸葛誕投曹操,不論哪方勢力最終一統天下,其家族也不會沒落。而史上楊彪也是用了這一手,一方麵楊彪擁護漢室能維護楊氏世代忠烈之名,另一方麵楊修投曹也能為弘農楊氏獲得一份保障,畢竟從當時的情勢來看,曹魏一統天下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隻不過沒想到楊修冒然參與曹氏諸子奪嫡,引起曹操不滿而被冤殺,恐怕後來弘農楊氏又會是一番不同的局麵吧。

“叔父容稟,此事不難,世人皆知宦官多為陰狠狡詐之輩,而王甫之貪財又是世人皆知之事,而前年,王甫使計幫助陛下誅殺了大將軍竇武而獲封中常侍。其氣焰必然更是囂張,有陛下在背後撐腰,朝中官員多不敢與其正麵衝突,更何況是一位失寵的蕃王呢?再加上其睚眥必報的性格,那位渤海王的命運早就已經注定,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再加上…”

“再加上什麼?賢侄且別賣關子,快快道來。”楊彪催促道。

“也罷,此言恐對陛下不敬,既然叔父一定要吾說,吾說便是,隻是還望叔父不要向外人透露此言是吾說的,不然必將帶來禍患。”m.X520xs.Com

“賢侄放心,此處並無外人,此話出之汝口,入之吾耳,吾必不會外傳。”

“既如此,吾就說了,前年陛下剛登基之前,坊間曾有一流言蜚語,傳說劉悝對自己不能繼位而十分氣憤,一度曾打算“鈔徽書”赴京即位。而礙於先帝遺詔,當今陛下並未多作理會,然而卻不代表陛下心中沒有一根刺。畢竟從血脈正統而言,渤海王身為先帝同胞兄弟,與先帝同出一源,本應比當今陛下更有機會等上皇位,而且先帝也曾多次流入出想讓渤海王繼承皇位的意願,隻是被大將軍否絕掉罷了,畢竟相對於成年的渤海王,還是當時尚未成年的當今陛下好掌控一點,要不然現今的天子是誰還真不好說。”

“那賢侄你的意思是,這次渤海王案,背後還有陛下的手筆。”楊彪臉色陰沉道。

“這件案子,當今陛下是否有參與還不好說,不過肯定是有流露出這方麵的意思的,畢竟,王甫身為陛下近侍,對陛下的心思肯定更為了解。要是背後沒有陛下的默許,恐怕暫時也不可能動的了渤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