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大禹身死,傳帝位於益。啟聯合羽翼殺益奪帝位,遷都安邑,改國號為“夏”。
啟善歌舞,常盛宴諸侯於夏台。
一日,武觀見啟,上書道:北海有仙女,名“伯餘”。伯餘姿色嬌麗,身姿婀娜,亦能歌善舞,請至夏台為啟歌舞。
不日,武觀備之就緒,請啟觀舞。
時值寒冬,啟至夏台,但見漫天飛雪飄墜。一名紅裝女子左手操鳳羽華蓋,右手操琉璃金環,佩紫雲玉,身披玄天飛帶起舞。仙子身姿曼妙,如風弄嬌柳意婆娑。白雪晶瑩剔透,似飛絮幻花入池波。
啟心甚悅,作《九辯》、《九歌》、《九招》贈伯餘。伯餘慕天子之才,琴挑文君。
啟不受,伯餘大傷,失內丹於啟心,乃曆劫,入境——太華殺夢。
日月如流,光陰似箭,暑來寒往,不覺之間,千年已過。
周之都城鎬京西南五十裏處,有一大澤,乃是雷澤。雷澤南畔有一座燧明山,山腰有一仙洞,洞裏住著一個道人。這一道人自號“了無”,不知師承何人,修得了一個金身。了無道人終年遊蕩人間,欲度化有緣之人,但遊曆許久,不曾度得一人。
一日,了無道人下得山來,在集市之中討得幾兩濁酒,盛在腰間法寶——饕餮紋紫金葫蘆裏攢著,待口渴再喝。把葫蘆別在腰間,於集市中遊蕩。
走到一間露天茶肆前時,聽身旁的幾個獵人說道:這集市三十裏外還有一處山,是為附禺山。因著玄帝顓頊葬於此山陽處,顓頊以水德王,使這片山,植被繁茂,鍾靈秀清,異景非常。
又說道:此山能捕得靈性野物,摘取野物靈丹可駐容顏,可去災病,將靈丹當神藥賣與鄉裏貴族,可得不少的銅錢。
一眾獵人連著膽大些的農人心向往之,常上山狩獵。
但近日來,附禺山似有妖精出沒,獵人去了時常失了蹤跡。待尋得時,俱成了一堆白骨,嚇得眾人膽戰心驚不敢再去。
了無道人微微皺眉,當即往附禺山行去,有無妖亂欲看個虛實。
正值酷暑,了無道人在山間密林走不多時,便覺口喝難忍,隨即取出濁酒邊走邊喝。但看這山清氣爽朗,不像有亂妖,就想登上山頂,欣賞此山美景。
了無道人手拿葫蘆搖搖晃晃,手擊葫蘆而唱:“世人靡靡兮,靈胎莫定。滄桑變幻兮,乾坤不移。求仙問道兮,脫卻濁世。勿戀紅塵兮,逍遙天地。”歌聲清緲空幻,在山間密林之中蕩漾開去。
因自沉於歌並未曾看得腳下,忽被一個絆腳頑石絆倒,站不穩跌倒了下去。
不曾想此處竟有結界,跌進結界,才信有妖。妖氣被結界籠了,才未曾察覺。
繼續往前走時,忽見前行路上有一物明晃晃的耀了眼睛。了無道人收起葫蘆,待行到這一物前時,才看得清楚,乃是一麵琉璃鏡。
了無道人拾起琉璃鏡,見這鏡透體明亮,碧波波水光晃晃,背麵鑲著苦寒之景。了無道人觀鏡,心中忖度幾番,猜不透這鏡中之謎。皺了皺眉,拿手一扶鏡麵,便進了這琉璃鏡中。
了無道人進得鏡中,見這鏡中幻大雪紛紛之景,雪花盈盈如鵝毛隨風舞,飄飄似柳絮因風起。大雪簌簌而落,不聞風聲,隻一幕靜謐之象。
回頭看看遠處的山水俱不曾見過,前麵雪花飄墜處有一竹苑,竹苑門前有一樹紅梅開的正豔。
了無道人緩步前行,見紅梅樹下落英繽紛,一片紅光映臉。再看時,又見一角紅色裙裾,半掩半埋於紅梅花瓣之下。
了無道人心驚,不想竟有一女子睡在這鏡中。
看這女子周身著紅裝,與梅花花瓣相融,襯在雪裏,就如同周身紅裝碎了一般。碎片零零散散,散了一地。這片紅與境中大雪一比,紅的愈發血豔,白的愈發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