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欲少年(1 / 2)

天水市,坐落西北,號稱絲綢之路上一個神秘的都市。關於它名字的來源有多種說法,最讓人覺得可信的是:水自天上來,到海不複回。這樣說這順口。也有明白人產生疑問,這不是李白描寫黃河之水的句子麼?——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很少人知道“天水”這個名字的含義其實就是:靠天吃水。所謂靠天吃水就是這個地方在西北,西北本來就是缺水地區,天水更是連一條像樣的河流都沒有,隻有靠天吃水,說白了就是靠天養活。雨水是這裏人民生存的唯一水來源。在大旱年間,渴死人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有水則有食,那餓死人就更不稀罕了。就是一個窮地方,外邊的人不願意去,裏邊的人不知道怎麼出來的一個地方。

在天水市和陝西省交接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清水縣,清水縣的名字是一個不知道朝代的縣太爺改的,窮地方,縣太爺衙門是個不得不的清水衙門,真個是民如清水的縣城。清水縣城也是個黃土山遍布,十分幹旱的地方,這裏群山環繞,用水一般都是兩三個村子共用一個為數不多的自然泉水,主要是人的生活水,牲口的飲用水,水要從泉眼的地方挑到山頂,所以洗衣服什麼的一定是很節省的,也很少洗衣服。在清水縣邊界,也就是真正的和山西交接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叫小村。其實是叫肖村,據說剛開始村子裏最早的居民是三個姓肖的三兄弟,直到日寇入侵,為了躲避戰火,才有別人的人不辭老遠的來到這個貧瘠的地方,隻是這一住下就不知道多少年,也就形成了現在的二十多戶人家的肖村,再後來由於鄉民都不識字,叫著叫著就叫成了小村。

小村的住戶都是集中在眾多山中的一個較為平坦的山頭,沒有在山區呆過的人不知道,在真正的山區,住房如果建在山腰或者山溝邊上,如果下雨,很容易被洪水衝跨。

小村是天水市最靠邊的,也是最深山的村子,到最近的市集也要做村子裏牛車走四個多小時,最近的市集不是城鎮,而是這裏的各個村落的山民自發組織的,每月1日,10日,20日的時候,由山外的商人從外邊購進山民需要的東西,在這各地方,既定的時間統一出售,山民大多數都是以物易物。在改革開放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時候,這種方式確實是不一般的古老,但是貧窮的地方造就了這麼不得不的怪現象。其實商人還是最賺錢的,低價換取土產品,高價在外邊售出,這中間的差額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另外最近的集市不是最近的城鎮,如果是最近的城鎮,則要總共走六個多小時的路程,山民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少有人去最近的城鎮,很少有人到外邊的世界去看看,他們對於外邊的世界有著一種莫名的懼怕。這就是清水縣小村的淳樸的山民,膽小單純的人們。

集市附近的人因為集市的原因,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實惠,或者出租街邊的房子,雖然是街道還是黃土的路,但是被這麼多人已經踩得很平整,或者出租門前的地方讓外邊的商人擺放攤位,也有一些人自己開一些小的店鋪,這個集市也因為這樣那樣的人的加入而看起來熱鬧非凡。

每次趕集的日子是家裏小孩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如果方便的話大人一般會帶著小孩去趕集,有很少的時候大人高興的話小孩可以吃到大人買的糖果,甚至是方便麵之類的零食,過年也就無非如此了。

小村裏有十多戶是肖家三兄弟的子孫後代,剩下的有張家的幾家,李家的幾家,他們入住這裏也是戰亂年代那個時候,但是要比肖家晚,所以村子裏有什麼事情都是唯肖家馬首是瞻,肖家三兄弟的老大就是村長也是肖家村年紀最長的老人,都叫肖老太爺。肖老太爺有三個兒子,大的叫肖堯,老二叫肖舜,老三叫肖愚,肖堯又有一個兒子,一個姑娘,叫肖鳳,兒子叫肖章。女兒成鳳,兒子能寫文章,這事肖堯對孩子們的期盼。按照傳統一個兒子一定是要留在家裏的,隻有女兒可以像鳳凰一樣飛出山外,但是即使兒子留在家裏,肖堯也對兒子有著會寫文章的期盼,因為在山裏會寫文章的人是被人尊重的,比如說肖老太爺,就讀過三年的私塾,是村子裏的文化人。

肖章是81年生的人,那個時候剛好是國家土地下放,是個好時代,雖然談不上多好的生活,但是從肖章記事開始,他是沒有挨過餓的。姐姐也沒有挨過餓,雖然有時候年景不好,但是跟村子裏有餘糧的人家借一借,還是能讓家裏人都吃上飽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