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年代極品窩(02)(2 / 3)

其實現在災荒還不算徹底過去,今年秋收才剛開始,看顆粒就知道,差強人意,不能算豐收。

明年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能吃個六分飽就已經是不錯的。

楊二叔夫妻加快腳步前進,他們現在早已分家,爹娘歸老大撫養,但平時的照顧歸他們與老三一家。

今兒大侄女回來,他們做長輩的還是得過去露個麵。

家裏的孩子們,都在學校讀書,中午不會回家。他們中午,吃午飯也就是在家裏熱熱早上的野菜玉米窩窩頭,啃上兩個,就飽了。

兩對夫妻,先回家用大碗端來四個玉米野菜窩窩頭,噠噠的跑過來。

“二叔,二嬸,三叔,三嬸。”楊清出來倒水,一眼就看到前後進門的兩對夫妻。

“哎,清清,月頭回來要住段時間吧?”

楊二叔自己沒有閨女,對三兄弟三人唯一的閨女,也是很寵的。

見到侄女,大眼睛都笑的眯成了縫。

“住一晚我明天下午回去。”楊清一笑,露出小米牙,在兩位叔叔的眼裏,很可愛。

“怎麼不多住幾天?”楊二叔不舍的說。

“月頭,工作比較忙,我是想爺奶了,抽空回來陪陪他們。”楊清主要還是回來送糧食的,想爺奶就是個借口。

楊爺爺就站在孫女身後,樂嗬嗬的聽著。

楊二叔沒話說了,工作最大。侄女得幹好工作。

中午,一家人一起吃飯,兩對夫妻吃的主食是自己帶的玉米茬野菜窩窩頭。

但楊清與楊奶奶炒的菜,油水足,一家子七口吃的心滿意足。

沒有帶肉回來,她給自己定了要求,一個月最多帶兩次肉回來,其餘的,別人家裏吃什麼菜,爺奶就吃什麼菜。

雖然都是一樣的菜,可還是比別人家吃的好,炒菜油放的足,有足夠的油水。

下午,都去上工,楊奶奶在家裏收拾。楊清提著大木桶,拿著自製的釣魚竿與小板凳。

去了村裏的河邊釣魚,村裏有條河,河水深。

魚也有不少,就是野的很,不好網更不好釣。

楊清不擔心啊,她每次回來都能釣不少。

但不賣,一半交給生產大隊,一半自家吃。其實現在也不嚴,自家釣的魚打的小獵,都沒有人管。但楊清依然會上交一半,當做好些人上交,不隻是那些隊裏的幹部,也有隊員們的麵。

至於怎麼分,不用她管。但她也知道,輪流分,一批批的分。

沒法子,一次釣的也不多,也不夠全村分的。

楊清坐在河邊,提前已經在河裏造了個魚窩子,撒了點好東西。

農村學校,放學都早。孩子們從河邊過,楊三叔家的兩個小子,遠遠的就看到自家大姐坐在河邊,邁動腿使勁的跑過去,“大姐,大姐,釣了多少?”

“自家看唄,去找爺爺來,還有回家做作業,別瞎跑。”楊清可是知道兩個小堂弟,不願意做作業讓他們做個作業就是比讓他們吃苦死的中藥還難。

一腳踢過去,是姐姐給倆小子的愛,兩人被踢習慣了,嘻嘻哈哈的走人。走的時候還瞄一眼水桶。

楊清釣魚的時候也沒有閑著,在QQ農場也忙著耕耘。

意識入農場,在種植區裏查看。農場有花金幣請管事,有管事,雖然要付出一些金幣,可自己不用時刻擔心,什麼時候收菜收糧食,收各種肉類。

買多少給農場,自己加工多少,留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一個月的時間,日夜不停的種植收割,已經擴大了好些塊地。

背包格子裏,本月的任務糧食,魚,雞蛋,豬肉,蔬菜,全部已經收集完畢。剩下的,繼續為下個月,下下個月等,為以後等每一個月攢各種物資。

手裏也沒有閑著,一會兒釣上來一條魚一會兒一條魚,有好些孩子圍著楊清,一斤以下的魚,釣上來也會扔進河中。

“清姐姐,咋都扔了?”邊上一個吸溜著鼻涕的小男孩,不解的問道。

小男孩身邊還蹲著一個小姑娘,眨巴著黑黝黝的大眼睛,撲閃撲閃的,水汪汪。望著魚,還吞口水。

“太小了,河中的魚不能釣光,留些讓魚長大,大魚再生小魚,以後就不愁沒有魚吃。”

小男孩吸溜一下,說道,“是不是一次吃光了,以後就沒得魚吃了。”

“是,吃一半養一半,才能生生不息。”楊清沒有想到自己此時的一席話,小男孩記了一輩子。對小男孩影響深遠。

“噢。”

看著小男孩,楊清問,“小家夥你家有沒有釣魚竿,有的話拿來,姐姐教你釣魚。”

兩個孩子,看著長得不賴,五官清秀,長大了一定男帥女美。看著他們對著活蹦亂跳的魚都垂涎的吞口水,也想幫幫他們。

小男孩眼珠子滴溜溜轉動,薅薅腦袋上的頭發,悄聲的說,“咱村大部分人家都有釣魚竿。”

“那你快去拿啊?”

“謝謝清姐姐。”小男孩附在妹妹的耳朵交代她呆在原地不走,不許下水,要等他來,見妹妹乖巧的點頭,才起身一溜煙的就朝家裏狂奔。

跑走的小男孩是本地生產隊的一戶人家的孩子。家裏與楊家還有點親戚關係。

小家夥不隻是回自家拿釣魚竿,還一路的大喊,給宣傳,驚動了不少在村裏玩鬧的孩子們,一個個的聽到小男孩的話語,紛紛的跑進自家,一通翻找,拿出來自製的釣魚竿,還有提著魚簍,紛紛的朝小男孩說的地方跑來。

烏央烏央的孩子,全放肆的朝一個地方跑來。見到楊清,一個個的很有禮貌,先打招呼。

也許是小男孩的宣傳到位,一會兒功夫,全村的孩子基本都來了,隨身攜帶的東西可不少。

幾乎沒有人帶小板凳,都是坐在一屁股坐在地上。

釣魚的孩子太多,楊清隻能再悄咪咪的灑點東西,造幾個魚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