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 農門婆婆(03)(2 / 3)

不是我做嬸子的有什麼壞心,之前打算教幾個侄兒他們怎麼做月餅就有這方麵的想法。我希望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好起來。

先前不說也是想著,不知道你們學的快不快。萬一學的慢,我提前說出來,你們急著自己做買賣,學一天就要出去自己做。

咱們做的小買賣,是入口的,吃進肚子裏的,除了衛生幹淨,還得味道好。如此才能有回頭客。或者才能把生意做起來,如若不然,急著賺錢的,最後的結局隻能是賠本。”

她的話,讓幾位侄兒侄媳,激動的直搓手。

他們真沒有想到,嬸子願意放他們出去自己做買賣。

做了幾天,他們可是知道,一天做的比一天多,都不夠賣的。

嬸子在府城的那鋪子,生意好著呢。

“我們可以嗎?”陸大嫂汪氏也不蠢,知道弟妹是想拉拔他們。

可沒有做過小買賣是她,還是擔憂,萬一賠本了咋辦?

他們家的底子可不如弟妹家裏厚。

虧不起。

一直沒有說話是陸大伯哥出聲了,“多謝弟妹。”

陸大伯哥也有野望,希望自家也能住上灰牆黛瓦的大屋,希望能把日子過得紅火。

可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有了機會他要牢牢的抓住。

“沒事。”

老爺子坐在一邊沒有說話,他也希望老大一家把日子過得紅火,但他不會做劫富濟貧的事情。

特別是小兒子都不在世的情況下,無異是把兒媳與孫子他們推離他身邊。

讓彼此的關係疏遠。

從小兒媳說話時,他就明白,小兒媳是想拉拔大伯哥一家。

之後的事情,水到渠成。陸大伯哥一家都願意。

去買麵粉,買原材料。借用三有那邊的地方做。

午飯過後,楊清收拾好包袱,進城。府城的店鋪是自己買的,後院三麵都是屋子。

店鋪常年住的有下人,買了三房下人,一房派一個人在店鋪幫手。

楊清此次去,是為了坐鎮店鋪,月餅的生意,攔了人家一部分的生意。

她那家會不爽,背地裏搞事。

一直要住到中秋佳節前一天下午才會回家。

家裏的孩子都進了私塾,三歲的大孫女大丫陸小婷,也跟著哥哥們進了學堂讀書。

家裏也不需要她幫忙帶孩子,做事。

賣月餅的第六天,清早,店鋪外麵就來了不少大戶人家訂購月餅。

楊清在前麵幫著一起做事。送走第一波客人,楊清坐下來喝口茶,休息休息。

越是臨近中秋佳節,生意越好。

不知道為什麼,府城第一家賣月餅的商家,居然沒有來找茬。

一切都順順利利,中秋節當天,兩大家合在一起過節。

上午,生意還在做,一直到下午,大家才陸續回家。家裏楊清已經讓廚娘準備好食材,洗切好,缽子菜也做了十幾缽。

院子裏擺上了五大桌。

另外一個遠,還給下人們也擺了兩桌。

黃昏時開始用晚飯,四周難得奢侈,點燃了許多的好看的燈籠,照的院子裏亮亮堂堂。

用過晚飯,長輩們坐在一邊喝茶,聊天,孩子們在院子裏嬉笑打鬧。

桌子上擺放在水果,月餅,茶水等。

好吃的好喝的,擺滿了整整一桌。

陸老爺子心中全是感歎。

日子越過越好。

才一年的時間,京城風雲已起,比楊清腦海中關於未來的記憶中提前了幾年。這一切都於那位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是天命之女的穿越女陳秀有關。自認為天命之女的陳秀,在京城與諸位皇子,權貴來往密切,以為自己攪弄著他們,其實人家都是人精,利用著她。

十年後,陳秀孑然一身死於一場“意外”。無兒無女,偌大的財富歸於新皇。

她在京城攪風攪雨,江南的鄉下陸家,一步一個腳印的踏踏實實的做事,積累財富。

可與江南鄉下的楊清一家人沒有任何的關係。

她也不擴大經營,隻是派人趕各處的集市,每天都帶著鹵菜,還有做的點心趕各處的集市。

有了銀錢就買宅子,買鋪子,田地。

都置辦成固定資產。

在京城,也有置辦房產田莊。

因此家裏也沒有被劃為商籍,但錢財也沒有少掙,還掙在暗處。

不像那些商人,有點點銀錢,就受人覬覦。

她的行為影響著子孫後代,一代代的都知道怎麼背地裏發財,不讓人知道。

自家的鹵菜生意,經過她幾次的改良,自家人牢牢的把住秘方,一代代傳下去。

一直到五百年後的後世,陸氏鹵菜,依然存在。生意依然紅火。㊣ωWW.メ伍2⓪メS.С○м҈

一個小小的鹵菜,在五百年間,也有人打過主意。但陸家人有老祖宗傳下來的辦法,每次都安然脫身沒事。

還沒有把方子泄露出去。

品級高一些的官員,還有一些豪富,壓根不稀得去搶一個鹵菜方子,不放在眼裏。那些小商人,小官員,也不是人人都搶。

每一百年最多也就那麼一個人想打方子的主意。

每次都用假方子躲過,那些假方子的鹵水前三次味道都是一樣的,可越到後麵味道越差。

有三次的時間差,都能逃過一劫,舉家逃跑。

每一次陸家人被權貴人家強買方子都是極其爽快,第一次為難,不賣,第二次,受點威脅就賣。

絲毫不拖泥帶水。

也正是因為假方子,陸家人的積累了各中改良前改良後鹵菜方子,月餅製作方子,一些小點心的製作方子。

到了新時代,陸家人憑著祖傳的方子,依然把日子過得紅火。

…………

***

極品窩

平行世界,架空

一九六一年,京都市

“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

中午下班,廣播準時響起,放著大家熟悉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