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古代直播帶貨(05)(3 / 3)

登州府,樓府。

又是一早上請安的時辰,樓府的孩子們用過早膳,過來請安。

樓府的嫡小姐:樓媛媛,坐在母親身邊,小吃就沒有停過,邊吃邊讚歎,“娘,清姐姐家這蜂蜜草莓真好吃。”

樓太太顧氏笑的溫柔,“喜歡吃也不能一個勁的吃。今兒吃了一盤子,可不能再多吃。”用帕子給小閨女擦擦嘴角。

滿心滿眼的都是親閨女,至於庶女們,她倒是不摳待,但也不會多愛憐,一切按照份例來,看的順眼說就待她稍稍親熱一點,看不順眼的就當做看不見。

她的親生母親,出自望族,底蘊深厚,還有眼界見識也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的女子能相比的,一直告訴她:庶女不比庶子,培養好了也是有好處的。

這些年,對待庶女,她是盡心的培養,琴棋書畫都學,但專門擅長一種,還有更多的是教她們怎麼管理一個家,怎麼掌管家中中饋。

當初她的母親就是這麼教育她與庶姐庶妹們,當然對於她的培養肯定是不同的。但也沒有虧待其餘的庶女。

樓太太看向其餘的庶女,說道,“都吃啊,味道不錯,我已經讓人給你們每人送了一小籃子。”

在寒冷的冬日,居然還能吃到鮮甜可口帶著汁水的水果,多難得。草莓的生意已經展開,鋪子上傳來消息,生意好著呢。

生意好就好。

“謝謝母親。”三位庶女起身彎腰行了個禮。

三位庶女也拿起身邊的擺的草莓,一個個的小口吃起來,清甜的汁水順著喉嚨流下去,沒有一絲涼意反而遍體溫暖,全身舒坦。

“你們啊,趁還有段日子,把各自的物品都收拾收拾,年後三月底,咱們就要回京。一些春衫夏衫都先收一收。還有一些往日早就不用,但不舍得扔的物件也提早收進箱籠。

有不舍得的小姐妹,年前與正月抓緊時間告別。此次回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登州。”

即便再外放,外放來登州的機會幾乎沒有。

別看族地老宅與登州也就二百多裏路,但也不會輕易再來登州。

“是,母親。”

“好了,我也乏了,你們回去吧?”

“是,母親好好休息。”

片刻之後,屋中隻有母女兩,樓媛媛抱著親娘蹭來蹭去,親熱的膩乎的不行。

楊柳村的楊清,已經從府城回來。

最近直播上帶貨生意不錯,都是本土的糧食,還有山貨,果幹等。

偶爾還有新的貨物。

楊柳村的楊清,徹底進入貓冬模式,每天的直播都是外麵,與她本人沒有什麼關係。

每日換著花樣的讓白氏錢氏給她做好處的。

日子過得悠閑。

四月上旬底,楊清與登州樓太太一行,抵達京城。

在大半年前,楊清作為投資還有想著偶爾進京的落腳地,托樓太太在京城買下了一座四進的宅子。還為了自己住的舒適,進行了改造。

沒想到後來,自己與顧濤訂親,這宅子還能長住一年半載。

誤打誤撞的,還真買對了。

在京郊還買了一座莊子,是一位犯官府中充公的莊子,靠近京城,但莊子不大,隻有兩百來畝良田,還有一處兩進帶左右跨院的宅子還有宅子後麵的一塊荒地,也有兩百來畝。

之前荒地還沒有來得及開荒,但楊清買下來以後,已經開荒,弄好。還用老辦法,用荊棘圍了三個包圍圈,修了大門。

如今西瓜早就在暖和的屋內育好苗,種入地裏。

荒地也栽種了不少果樹,都是用靈水泡過的種子育的果樹苗,以後的味道絕對差不了。

京城的一切都已經安排好,楊柳村的產業也安排好。

留了下人還有請了楊三水一家幫忙打理荒山上的果園與楊柳村的產業。

楊三水一家因此日子好過了不少,大富大貴沒有,小康還是有的。

走之前,楊清給村裏以及楊氏一族蓋了私塾,灰磚黛瓦,是後世的那種學校,一長排一共幾間教室,有後世的那種書桌,還有黑板,講台,以及粉筆都讚助了一屋子,側麵一排有幾間大倉庫。

每一間都擺滿各種貨架,一間屋子的貨架上全是一箱箱的粉筆。

足夠用很多很多年。

還有食堂,也有先生們帶家屬居住的小院,也有屬於學校的公共財產一百畝良田,專供補貼學校各種開支。

大大的校園,到處都種著果樹,也是用來以後補貼學校開支。

還有藏書館,楊清在直播係統購買了許多與古代的書籍看起來一樣的一些手抄本,其實那不是手抄,藍色的封麵線裝的,看起來一樣,但造價更便宜。

除了科考的書籍還有一些例如《天工開物》等這類的各種書籍。在直播間賺的銀錢多,但也因為這座鄉間學校,也花了一些。

做好這一切安排,楊清才走。

楊氏的子弟,以後入學,有一部分減免。

走的時候,全村相送。

在京城的日子其實與楊柳村差不多,楊清也沒有什麼應酬,倒是常去樓府走動。

其餘的時間,不是在家中就是郊區的莊子上。

還有上上街,直播賣貨,還有實地采買。

年後春天成親,養娃,直播,賺錢,事情反複重複。幾十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一生平淡,沒有多少波瀾起伏的生活,但也活的開心幸福。兒女孝順出息,丈夫專一還一路青雲,活成了京城女人的羨慕對象。

即便到了後世,幾百年以後,她記的筆記還有傳下來的育兒筆記等各種文字記錄,都成了後世曆史學家研究的對象。

還有楊柳村,一直到幾百年後,還保存著她當年蓋的第一所村小。

占地麵積大,還有那些先進的理念,讓楊柳村在那幾百年間,人才輩出。尤其是楊氏一族,更是人才濟濟。

她留下的楊宅一直屬於她的後代子孫。

她傳承下去的後代,一直非常優秀,到了科技發達的後世,活躍在好些個不同的領域,都是極其優秀。

顧家,在後世被稱為真正的世家。網民們更是稱之為第一世家。

。您提供大神傳山的快穿之鹹魚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