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人口是大問題(1 / 2)

沒了。

真的就沒其它所求了。

常溫的表現,讓秦長青一陣詫異。

常溫的解釋也十分合理,常樂是我侄子,現在承蒙爵爺照顧,已經有屬於自己的事業了,讓這群沒卵子的抬起頭做人了,這就是對他們這群宦官最大的恩賜了,哪還有什麼請求?

和爵爺說話就是要交心,說和爵爺是一家人,已經占盡了秦爵爺的便宜,這足夠了啊。

秦長青破天荒的發現,這群內侍是真懂事兒,不愧是老李的嫡係啊。

剩下的就好辦了,有借口才好拿人。

唐朝的州府文職官員從大到小,依次是:刺史、太守、從事、知州、通判、縣丞、裏正、裏胥。

其中縣級別的署官裏麵有個司徒,專門管理晉陽戶籍的,這個人就是王士晉。

或許別的人口不足司徒的罪名不大,但晉陽不行啊。

晉陽以前是郡治,後來李淵當皇帝之後,把這裏改成了縣,但因為是龍興之地,地方又大,怎麼辦呢?李淵想出來一招,那就是把晉陽變成京縣。

什麼是京縣?就是和現在的直轄市差不多。京縣弄出來肯定要和別的縣區分的,於是就簡單粗暴了,大、中、小三個等級,然後再劃分排名,一下子晉陽成了百強縣。

雖然晉陽是縣,但人口卻高達三十萬,放在現在,這個數字都十分占優勢。

房玄齡、杜如晦又接連幾次上疏,要求普查人口,尤其是醫保政策、保險政策被太醫署頒發之後,要做了一次人口普查。

晉陽的一個縣的人口就高達三十五萬,要知道貞觀五年的時候,大唐隻有六百多萬戶,人口總數才有兩千多萬人。

晉陽連續幾年都創下大唐人口記錄的新高。老李很滿意,真的很滿意,龍興之地嘛,必須要有人氣兒。

所以,晉陽也成為了典型縣,每次提及到人口數量的時候,老李總是會把晉陽拿出來說事兒。

再加上大唐的政策,就是多生多育,生的越多越好。官府為了動員百姓生孩子,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隻要你生孩子,就給你免除一部分的賦稅,按照生娃的數量,再給你土地……

甚至是,當你家的娃兒生的太多養不起了,那也沒關係,官府給你相對應的補助,保證你們一家子都餓不死。

大唐的發展中心就在關隴,五姓七望的底氣是什麼?就是關隴之地的人口。

如果真的出現大災之年,五姓七望鼓噪百姓造反,光一個晉陽就能集結十萬兵,如果再鼓搗一個順應天意啥的,整個關隴弄出來三四十萬兵,絕對不是帶有什麼水分在裏麵。

但你在看現在,人口沒了,剩下不足十萬。

秦爵爺笑了,笑的花枝招展的。

“來人。”

秦長青說完,走進來兩名遊騎衛軍卒。

“引一個排前往王士晉府,將王士晉捉拿歸案。”

“爵爺,什麼罪名?”

“謊報晉陽人口,吃空餉!”

“喏!”

軍卒們領命,殺氣騰騰的離開。

“高履行、長孫某,前往晉陽府衙,升堂審案!府衙大小官吏,除了莫忘本一個不用,全都換上遊騎衛。另外,請十裏八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