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003 對知青耍流氓(2 / 2)

一個眼風掃了過去,阮文登時慫了。

捏著鼻子把這一碗薑糖水灌了下去。

一臉的苦樣。

阮秀芝十分滿意,說了和周建明類似的話,“少跟那些知青來往。”

幺蛾子多,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招惹了一身騷呢。

知青是文化人,剛來村裏的時候,村裏人誰不仰著頭看他們?

世世代代黃土地裏刨吃食的人,最是敬重有文化的人。

然而相處的時間久了,濾鏡慢慢的沒了。村裏人都瞧得出來知青們幹活的時候直劃水,書雖然讀的多但沒啥用,也沒見他們幫忙提升糧食產量啊。

原本的敬重也就消失了大半。

今天趙明柱家的話阮秀芝雖然不信,但還是多交代了句。

阮文抱著姑姑的胳膊,“我知道啦,我明天就去上班,哥哥監督著我。”

女兒家就是有不少好處的,你指望兒子抱著你胳膊跟你撒嬌?

做夢去吧!

阮秀芝戳了下侄女的鼻子,“快放開我,我去把那豬頭肉熱一熱,準備吃飯。”

阮文去廚房幫忙。

周家是典型的農家小院,方方正正的院子被土坯牆圍了起來,一間正屋兩個配房。阮秀芝住在正屋,周建明和阮文占據東西兩個配房。相較於村裏其他人家,周家人口少,住的也寬鬆的多。

房子是用那大塊的土坯蓋的,這還是死去的周父結婚前自己蓋的房,黏性十足的黃油泥混著剁碎了的小麥秸稈,用模具一個個的拓出來。

房子下麵是半米高的青磚,夯實了地基。

上麵是大塊的土坯。

和黃土地打了幾千年交道的國人,住在這土坯房裏,見證了生與死。

以及如何做飯。

阮文前世倒是會做飯,但更多的時候還是點外賣。

這會兒別說外賣了,有的村子連電都用不上,王家溝靠近縣城,近水樓台扯了電線,但村裏村民不舍得用,太奢侈了。

大部分人家都還用著煤油燈。

阮秀芝倒沒拉著兒子侄女一起艱苦奮鬥,家裏小燈泡亮著。

占據院子東南一角的矮小廚房裏,暈黃的燈光下,地鍋裏的小米粥澄黃澄黃的像是熬出了一層米油。

灶台上放著一盆煮地瓜。

旁邊緊挨著的是一盤切好了的豬頭肉,薄薄的一片染了醬色的肉和蔥白拌在一起,賣相十分好看。

在物資並不豐盛的七十年代,這樣的晚飯已經足夠的豐盛,畢竟有的人家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那會兒能吃塊肉嘴裏過過味。

阮秀芝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了一個雞蛋,脫去外衣的雞蛋直直塞到了阮文嘴裏。

阮文覺得這幾近於謀殺!

她差點被噎死!

阮文連忙拿了個碗,從鍋裏舀了一勺米湯。

剛出鍋的米湯燙得厲害,阮文忍不住吸了口氣,連忙吹了幾下這才喝下去。

阮秀芝嘴上嫌棄,“瞧你這毛手毛腳的樣兒,將來嫁了人可怎麼辦?”

她怎麼舍得把從小疼到大的姑娘給嫁出去呢,嫁了人,可就沒現在這麼如意快活了。

到時候上麵有婆婆,左右有妯娌小姑子,哪像是現在?周家人口簡單,左右有她和兒子護著。

“那我就不結婚,掙錢給姑你蓋大房子養老。”

“胡說。”阮秀芝瞪了侄女一眼,“哪能不結婚?”

“那不是怕嫁了人惹禍端嗎?不結婚多好,有姑還有哥疼我。”阮文吃了個雞蛋有底氣,這會兒開始耍無賴。

姑侄倆說說笑笑端著碗和盤子去堂屋準備吃飯,有人叩響了院門。

知青落水是大事,加上當時段美娟大聲叫嚷,有村民瞧了個兩三分,一下子就學話到了老支書麵前。

老支書最近身體不太好,不方便走動,這事就落到了村長王大壯頭上。

王大壯當時正在家裏頭吃飯,聽到這話連忙放下筷子來周建明家問到底怎麼回事。

沒想到,一進屋就看到那一桌的晚飯。

那一盤子豬頭肉像在油鍋裏過了一遍又一遍,香氣撲鼻,死死的勾住了他的鼻子。

三碗小米粥熬得是黃澄澄出了油,筷子插下去都能立住。

桌上還有一小盆的煮地瓜,那是主食。白麵饃饃不是誰家都能吃得起的,也就過年的時候嚐個鮮,可雜麵窩窩吃多了剌嗓子,幹活的壯勞力大多時候吃紅薯。

有的連紅薯都吃不起,那就隻能存著紅薯葉,用葉子和著雜麵做窩窩頭吃。

鄉下人苦日子過慣了,用村裏老人的話說,“那總比建國前吃觀音土強。”

王大壯家生活也還過得去,但耐不住家裏孩子多,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何況他家裏有三個半大小子。

到底是村長,被這豐盛的晚餐勾了一下,馬上就定住了神,清了下嗓子說起了正事。

“建明,咋回事啊?村裏有人說,看見你對祝知青耍流氓。”

。您提供大神番茄菜菜的穿成年代文裏的炮灰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