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中午十二點,學校的下課鈴聲準時響起,這裏是麗城第三中學,亦如其名是麗城綜合實力,萬年排名第三的中學。
熙熙攘攘的人群慢慢湧向校門外,辛勤的高三學子們也迎來了每周短暫的假期。
高二十三班的教室裏,還有兩個人在慢悠悠的收拾東西。
一人出聲問道:“回家?”
“嗯”
一清婉未脫稚氣的女聲回應。
“走吧。”
那人背上了書包,側著身子對女孩子說。
女孩子把一疊試卷書籍整理好抱在身前,淡淡應了一聲。
兩人並肩行走,並未出聲交談,一直到出了校門,坐上了公交車。
兩人並排而坐,女孩子從手裏隨便抽了本書看了起來,男孩子則拿出了手機選擇好了音樂,將臨近女孩的另一邊耳機塞進了她的左耳。
是一首純音樂,曲調舒緩治愈。這首是開場曲,每次分享過來的耳機裏,第一首總是這首歌曲。可她卻一直不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
每次問到慕南山時,他總是朝她微笑不語,或者三言兩語轉移話題。久而久之,她便也失了興致,不再問這個問題。
下車分別的時候,與往常一樣,他們各自需要再坐另一趟公交車車回家,一個向南,一個向北。
“蕭橦.......”在她即將上轉乘公交車的時候,慕南山突然出聲叫住了她。
蕭橦有些意外,回過頭看向慕南山,對上他的眼睛,麵露不解。
“沒、沒什麼.......”
在蕭橦的目光下,慕南山有些遲疑,不過一秒,又綻開笑顏對她說道:“英語競賽快了,要加油啊!”
看著慕南山的笑容,蕭橦也笑了:“嗯,好,你也加油。”
而後與他揮手告別,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
與慕南山回家的路不同,蕭橦轉乘回家的公交要經過大橋。這幾年,經濟不斷發展,讓這座小城有了可以稱為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樓聳立,二橋通車、三橋的施工也開始招標、高鐵站麗城東站搭建完成、北站正在施工。
蕭橦的家在城北,與城南的高樓大廈不同,城北的建築還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建築風格。
筒子樓有,四方院子也有,獨棟帶院的小白樓也有。
蕭橦的家,就是一座帶院的小白樓,這裏近山近水,風景極美,適合養老居住。
因父母忙於工作,蕭橦從出生後便和爺爺奶奶一起,一直生活在這裏。
直到七歲時爺爺突發疾病去世,之後,蕭橦就一直和奶奶在一起,相伴左右。
公交車停了下來。
蕭橦下車時經過菜市口,習慣性的從菜市裏穿過回家。一路上的商戶們看見蕭橦,都道:“橦橦回來啦!”
蕭橦一一的回應,臉上帶笑,和他們打招呼,閑聊幾句。
隔壁偶爾出來賣菜的王嬸喊著蕭橦,問到:“橦橦,快來王嬸這兒,看下有喜歡吃的沒?喜歡吃的話就拿幾斤回家!”
走到王嬸的菜攤麵前,蕭橦選了兩斤菜梗,給錢時卻被王嬸推拒了。
“我們橦橦難得回來一次,王嬸說了讓你來拿就拿,給錢幹什麼?是看不起王嬸這個老婆子了是吧?”
王嬸假裝生起氣來,一邊把蕭橦推走:“趕緊回去,別讓你奶奶等你。”
於是,蕭橦一手抱著書和卷子,一手拎著一大包菜梗子,略顯艱難的推開了自家院子的木柵門。
一樓客廳的門沒開,蕭橦直接從側梯上了樓。進了屋子放下書本後,第一件事就是拎著菜梗子直奔廚房,找到了正在做飯的老人。
黃色的大橘貓正眯著眼睛,慵坐在門口的椅墩上伸出後腿,舔著粉色肉墊,聽見了蕭橦的聲音,立刻跳下來扭著腦袋蹭著她的腿,衝她撒嬌賣萌。
“回來啦!”
灶台前,穿著寬鬆衣裙,圍著粉藍色圍裙的老人正在炒著菜,也沒看蕭橦一眼,自顧自的說:“呆呆在叫你,快吃飯了,帶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