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第 2 章(1 / 2)

原主的記憶向賈放透露,這個十三歲的孩子作為榮國公賈代善的庶子,生母早亡,一直養在莊子上,直到三歲,才被榮府老太太親自去莊子上接回來,養在身邊。賈放小時候的日常起居,就在老太太臥室外頭的碧紗櫥裏。

三年前老太太仙去,榮國公賈代善丁憂剛滿百日,便因緊急軍情被聖上奪情起複。賈放替父盡孝,在祖母墓前結廬守靈,守滿二十七個月,方才被接回榮府。回到榮府沒兩個月,他便得了一場大病,於是乎賈放這個來自現代的靈魂“無縫”銜接,連名字都不用換。

賈放身邊的人極少,老太太隻留了一個姓孫的老媽子照料他,進府的時候太太看在他成為老太太守孝的份兒上,才點了頭讓孫氏的孫女,也就是福丫進了賈放的院子侍候。賈放另外有個小廝,是孫氏外甥的兒子,叫趙成,也是府裏的家生子,年紀不大不夠老成,所以賈放病著的這段時間裏,孫氏也沒讓趙成過來。

現在賈放大好了,便打算在榮府裏走走,四處看看。

他對榮寧二府建築群的布局和規製非常感興趣,曾經仔細研讀過書中的文字,也自行還原過榮寧二府的布局,對書中所描述的諸般細節可謂是爛熟於胸。現在剛好給了他一個機會將書中描述與眼前現實做對比的機會。

賈放自己的院子是一個非常小的“三合院”①,也就是“四合院”減了一合,整個院子是個凹字形結構。院子裏是正房三間,一明兩暗,分別是賈放的起居室、臥室和儲物間。正房沒有耳房,直接連著廂房。西廂是孫氏祖孫兩個住著,東廂還沒有好好利用起來。

院子緊貼著榮寧後街,也就是說,正房後麵,隔著一道院牆和一個平時無人的過道,就已經是榮府之外了。

賈放站在院子裏,望著頭頂上四四方方的一小幅天空微微發笑——他記得很清楚,自己的小院這個位置,按照書中的描述,正是後來賈政的妻子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院子。將賈放的居所安排在一排仆人房之中,看起來如今榮國府的當家人,國公夫人賈史氏,還真的不太待見他這個庶子。

不過賈放無所謂,他現在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想法子盡快修成大觀園,完成後立馬離開這個世界——雖然說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對於賈放這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是真的“不能完成”,尤其涉及他的老本行。

總要有點兒挑戰,人活著才有意思。

這時的賈放才顧不上與自己名義上的嫡母史夫人置什麼閑氣呢,隻是他會稍許在心裏感慨一二:賈史氏在《紅樓》原書裏是個花團錦簇的老封君,可年輕時管起家來也一樣手段淩厲。

越是這樣,賈放對這些內宅的彎彎繞就越發不上心,他可沒這個閑工夫來管這些——再說了,他的院子緊鄰著榮寧後街,可有一樁絕妙的好處。

隻不過賈放還沒想好怎樣利用這樁“好處”,但他並不著急,打算等等再說。

賈放四下觀察過自己的院子,信步離開,沿著南北寬夾道向南,路過一排仆人房。沿路他遇上了不少榮府的仆從,多數是老媽子,也有些年輕丫鬟。有些人原主有印象,也有些原主沒怎麼見過的。

初來乍到,賈放沒有端著架子。他見到麵熟的就點點頭,叫聲某嬸,或是某某姐姐。

很快他就辨出眾人反應不一。老媽子見到他大多麵露鄙夷,出氣也全從鼻子裏出。那些穿金戴銀,有頭有臉的大丫鬟見了賈放,又見他待人有禮,大多數會行個禮,叫聲“三爺”,好奇的眼光在他臉上掃來掃去。到後來賈放竟然還收到了一枚拋來的媚眼。

賈放伸手摸摸自己的臉,苦笑著想起孫氏說過的話。孫氏說過,三爺打小就生得好,放眼榮寧兩府同輩的爺們,沒哪個比三爺更出色的。

這很好地解釋了丫鬟和婆子對自己態度的不同——可這又怎樣?靠臉又修不出大觀園。

賈放加快腳步,先繞到府東麵一排仆人房,找到自己的小廝趙成。

趙成和賈放年紀相仿,最多大個兩三歲。他見到賈放大喜,衝上來就扯著賈放的袖子大叫:“三爺,您大好啦?”毛毛躁躁的,果然不大老成。

賈放點了點頭,說:“趙成,今兒我來,是叫你辦一樁差事。孫媽媽總說你不老成,但我覺得你還成,決定把這事兒交給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