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所說的各種武器裝備均屬真實。
~~~~~~~~~~~~~~~~~~~~~~~~~~~~~~~~~~~~~~~~~~~~~~~~~~~~~~~~~~~~~~~~~~~~~~~~~~~~~~~~~~~~~~~~~~~~~~~~~~~~~~~~~~~~~~~~~~~~~~~~~~~~~~~
離多索不到200公裏的一座小山丘上,我打開望遠鏡觀察著多索城內日本軍隊的動向,在城內的街道上行駛的是日本的155毫米52倍口徑身管的99式自行榴彈炮,還有法國的“凱撒”車載榴彈炮也部署在城內的高地處,此外牽引式105毫米榴彈跑也配合了進來。大概數了一下得有倆千輛。由於雙方都懼怕對方地對地導彈的強大火力,所以在戰爭的前三個月雙方就已經把對方地對地導彈作為戰略重點打擊對象給摧毀了,而後來運來的導彈剛一運上非洲就被對方以各種手段給弄報廢了。日本為了摧掉美國運來的地對地導彈死了七名高級影子忍者,而美國為了摧毀日本的導彈讓自己的十二架B2變成了廢鐵。所以這場最後的戰爭,火炮成了主角。此外還有八九百輛90式坦克也在城內穿梭著
再看城外100公裏以外煙氣騰騰衝向多索的是一千多輛美國M1A1主戰坦克,後麵緊跟著是美國陸軍的M777A1/A2牽引式榴彈炮。“好啊,今天能看到精彩的重炮對決了。”我興奮的說道。M777A1/A2榴彈炮采用39倍口徑身管,這是美國陸軍在綜合權衡火炮射程,重量,機動性以及陸軍裝備體係和作戰需求等諸方麵因素的基礎上,選擇的。首先52倍火炮身管長度的增加在增大射程的同時也帶來了重量大,機動性差,身管燒蝕嚴重,由於身管下垂和抖動而降低了射擊精度,最小射程不易保證,且小號裝藥初速度偏大等缺點。因此,一些火炮專家認為,52倍口徑已是榴彈炮身管的極限長度,今後增大射程應在彈藥等其他方麵多做文章。
雙方的空戰沒有在這裏進行,可能是日本的飛機主動迎戰,以減少地麵的壓力吧。用望遠鏡看天空,在一萬米高空我尋找到了日美雙方都塗有隱身塗料的E767和E2J“鷹眼”2000型預警機,“哈哈,你能防住雷達,但防不住我望遠鏡吧”我心裏笑道。突然看見一架KC45A空中加油機飛過,不知去了什麼地方。“太棒了,我還以為看不到好飛機了。這一架就5億呢”我不禁脫口而去。
再調整望遠鏡看城內的日本士兵,肩膀上都扛著俄羅斯的“ju花”反坦克導彈和“赫爾墨斯”多用途導彈。“赫爾墨斯”采用雷達自動製導和激光自動製導相結合的雙模製導體製。“ju花”“赫爾墨斯”都能毀傷各種裝有主動防護係統的現代坦克和低空飛機。再看城內的隱蔽處是俄羅斯的防空反導裝備。除了第三代的“針”“道爾”“布克”“S300P”“S300V”以外還有第四代的S400“凱旋”低高空防空導彈。“日本人要是聰明應該放美國的飛機來,看來是對老毛子的東西沒信心啊。”我心裏想著。美國受到上次的教訓在牽引式榴彈炮的後麵緊跟著是以“毒刺”導彈為基礎的各種車載進程防空導彈和各型“愛國者”中遠程防空導彈車。
隨著美國陸軍鋼鐵洪流從三個方向的接近,日本陸軍的155毫米52倍口徑調整好角度,憑著射程遠的優勢,日本的99式和法國的“凱撒”榴彈炮首先發出懾人的怒吼,整個大地都在震動。“唬”“唬”“唬”的炮彈劃過天空,衝向還在前進中的美軍,在最前麵的幾十輛M1A1,隨著炮彈的落下,整個坦克都被撕碎了,隻剩下底盤在那裏燃燒著。但後麵的鋼鐵大軍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加快速度,繼續向前衝去。中間不斷有被炸毀的坦克,冒著滾滾黑煙,倒在進攻的路上,很快多索進入到M777A1/A2榴彈炮的火力範圍,幾乎同時一千多輛牽引車停了下來,從車內跳下士兵,迅速的校正好榴彈炮,在這校正過程中不斷有美國火炮被炸毀,調整好的M777A1/A2榴彈炮一齊向著城內發出咆哮,雖然天上都有預警機的引導,但是由於準確性的差異,M777A1/A2榴彈炮更準確的砸向地麵目標,頓時城內的幾十輛榴彈炮和坦克被炸毀,冒起個黑煙,一發放出之後旁邊的士兵馬上退彈,裝彈,動作十分嫻熟,然後又是一陣咆哮,在天空畫出一道道弧線的炮彈相互交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