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出生在一個尚算安穩的朝代,五穀豐登,本應是路不拾遺的風氣,卻因著人們酒足飯飽後總愛惹是生非,加之江湖兒女慣有的恩怨分明,讓她得了“平安”這麼一個名字。
平安的娘姓朱,閨字茵茵,是岷山知縣的女兒,她爹原是個武夫,姓李。李武夫的爹媽似是混不在乎這個兒子,生下來時隨意叫了個大郎的名兒,將將養到三歲上,便送到錦官城外的白雲草廬學藝,自己則背著行囊周遊世界去了。
李大郎剛學成出師那年,父母遠遊,他無處可去,便在岷山隨意尋了個鏢師的活計,憑著一身武藝,漸漸叫他闖出了個鐵鏢郎的名號來。
大郎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已不知過了幾個春秋,恰逢官府考績調派,岷山要調任一位打京城來的新知縣,姓朱,這便是朱茵茵的爹了。
朱知縣瞧著岷山路途遙遠山窮匪惡的,家裏老小婦孺靠著家丁護送恐怕要遭了難,京裏靠譜的鏢師不多,可大都接了外放知府的鏢已經上了路,他這個突如其來的知縣臨危受命,竟一時尋不到好的,隻得連夜書信托在錦官城的大伯務必替他尋個妥帖的鏢師,以托付家中老小。朱大伯接到書信略一思索,便讓人去尋了那鐵鏢郎,細細交代了原委,又自己花了重金酬謝,算是將侄子一家老小交給了李大郎,然後回信一封,言道:李郎出身江湖,然知詩書也,岷山多匪,若為己用,或於平匪有益。㊣ωWW.メ伍2⓪メS.С○м҈
於是這趟鏢下來,李大郎便娶了個知縣的女兒,棄了江湖身份,靠著裙帶關係在縣衙領了個武差的職。他倒也沒有辜負朱大伯的評價,不僅保了朱知縣一家平安,還助地方守軍平定了幾場匪亂。
那岷山一代地廣人稀,除去此地鄰近出川要塞是一眾商賈往來較為密集的地區,可以說是一處閑散山區,最適合武林高手退隱江湖。
然而因著山高水惡,這裏沒有高手願意來隱居,反而因著這一地勢,岷山一帶匪徒甚多,端的是一處險惡之地。
李大郎在朱知縣的保薦下,從武差一路升遷,當他和朱茵茵生下女兒平安時,已是當地不大不小一個駐防軍副將手下的一員小將。
朱茵茵是個普普通通的美人,沒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顏,卻是個清秀沉靜的。兩人成婚後一直相敬如賓,小日子雖然過得不算恩恩愛愛,但倒也平平靜靜。
可惜天不隨人願。
李大郎初出江湖時,在岷山腳下保鏢,已然得罪了不少匪徒惡霸,後來助守軍平定匪亂,手中少不得人命官司,其中最致命的一個,便是梓州漕幫。
按說漕幫掌管水運,與地方守軍並無太多機緣,可梓州漕幫幫主婁勤文有個不成器的兒子,此子不愛漕運愛草寇,打小便仗著自己幫主老爹的名頭胡作非為,偏生功夫一流,長大後連親爹都壓製不住。後來因著青樓紅粉知己的緣故,打死了鹽幫一個大管事,鹽幫鬧上門來,婁幫主一怒之下,當著族親的麵揚言要將婁小爺趕出去。婁小爺眼見幫主親爹救不了自己,便趁夜逃了。
婁小爺離了梓州便如老虎離了枷,一路躲過鹽幫的追殺,逃到了岷山一帶,在岷山搶了一座山頭自立門戶,成了個實打實的山大王。
李大郎走鏢時便沒少和已經長成山大王的婁大爺過手,偏生李大郎功夫上流,硬是在功夫一流的婁大爺手上沒吃虧,婁大爺眼見他孤家寡人一個,便生了要招他做二當家的心思,李大郎自是瞧不上做個土匪,任憑婁大爺威逼利誘也拿他沒辦法。
李大郎娶了朱家娘子後,幾次助守軍平匪,這刀子漸漸的便伸到了婁大爺的脖子上,婁大爺後知後覺一陣驚慌,急忙聯合附近幾座山頭的土匪,與地方守軍隱隱有對峙之勢。
山匪憑借地形優勢幾次將守軍打退,守軍傷亡慘重,後來這消息傳回朝堂,皇帝對地方守軍竟然打不過一幫烏合之眾之事甚為震怒,令守郡三月內拿下岷山匪眾。
即將卸任回京的朱大伯首當其衝,被郡守送去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