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疆界之外,群脈腹地之中,千百年的時間裏,悄悄興起了一座小城,城民已經數萬,自成循環,鮮與外界相交。
小城依山而座,城內屋樓圍繞城中心的湖水搭建,周圍幾座山包上的樹木早被砍伐盡,已耕墾為田,隻餘小城所依的最大的一座。從山背麵的一側看還有山的樣子,轉過另一側,山腳到山腰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木屋木樓,山腰往上,山頭被豎著削去了一半,山石已做它用,空出一片三四十丈大小的地方,沿著山壁建起了六層木樓,十二丈高,看著就像從山壁中長出的一樣,木樓內部空間比從外麵看到的要大上許多,半壁山頭內部石頭已被掏出,形成層層崖洞,與木樓相接,合成一塔。
木樓頂層,百十片門板大小的石片隔丈許貼嵌在四周石壁及頂壁上,發出幽亮淡色綠光,照的整個石洞各處清晰可見。石洞內排列數十個石板搭建的書架,一人多高,橫分五層,一多半都擺著各種材料所製成的書文。
洞壁上石片之間的石壁被掏出一個個一尺見方的孔,一豎列有六個,從及腰的位置往上大半丈,等距分布,橫數上百排,遍及整層石壁。已經滿了各種材料製成的書文,絹布、獸皮、竹木片、石片、獸骨居多,唯有部分紙書,被封存在木箱裏放在最內側的一間暗室裏。
崖洞相接的木樓一側,大半是窗,晴日裏至少有兩個時辰陽光能照進丈許,光亮通明。離窗不遠處擺了一圈案桌,可供十幾人同時座讀,但平日裏來此樓的人寥寥無幾,來此層的人更是少見。整個小城現僅一人會來這裏,幾乎每日都會坐上兩個時辰,便是此處司樓。
所謂司樓,就是拿著各層鑰匙,每天早上開門後從上到下簡單打掃一遍,然後到各層各處巡視整理一下,外加留意來抄印三層以上的書文的人不許將原本帶離,有時驅趕一下拿書打鬧的孩童而已。此職大多時間由一族之人擔任,小城之民稱之司樓一族。
相傳千百年前,小城不過是十多戶人的野村,司樓一族的始祖來到小城,帶領村人驅獸圍獵、墾田建渠、伐木造物、采石煉金,教授村人辨識草木,醫治傷病之法,又教導村人習文做書,鑄幣易物。小城能有今日興貌,司樓一族有大半之功,所以在城中生活之人對司樓族人極為尊敬。
千百年來,司樓一族人數很少過十,存世之人祖孫不過三代,血脈數次斷失,靠著過繼收養之人,以及這六層書塔和內部成千上萬的書文,司樓一族傳承如今。
族有祖訓,無分男女,幼兒習文,八歲可為司樓,十七行成年禮,禮後可外出天下尋遊,意盡而歸,所見聞可書成文,精簡成書後可放於書塔收存。
司樓一族成年之禮也在小城流行,各族經過協商固定了一個日子,定期每年九月十五舉辦一次,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與往年不同,這一代司樓今年剛好年滿十七,小城裏今年的成年之禮便改為司樓生辰之日舉行。由於在二月份,上一年的成年禮一直延期至今,屆時能一起參加的同齡人是往年兩倍,近乎千人。在這其中還有幾個大族中的數人與司樓圍坐一席,次日伴遊一同出山,節日也在這幾族操辦之下形成百年未有之盛大。
山下城中忙活的熱鬧,人們正緊密進行節前最後的準備,山上書塔空蕩而安靜,司樓伏在六層的案桌上睡得很是香甜。
日光顏色已深,再不過半個時辰,天就要完全暗了。伏在案桌上的青少年迷糊中坐起來,揉了揉臉後好似沒睡醒一樣閉目低頭靜坐了一會,而後睜開眼環望了一下,短暫的迷茫後眼神瞬間亮了,迅速將桌上的絹帛卷好揣起興奮的向樓下跑去。WwWx520xs.com
當夜子時,天上繁星清亮,地上燈火通明,小城中心的湖周邊遍布篝火,圍滿了人,成年禮已經開始,進入到最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父母與子女相互躬身行禮。
傷苦禍憂不如意自降生而始,人生之權由父母所握,父母先向子女行歉禮,為行其生權以致歉,以明父母之責之不易,示明子女養教由歉而始,以身作則。而後由子女向父母躬身行禮,感其養教之恩,明白此後人生之責在於己身,子女降生之權握於手,以示會以身作則,先諒解父母所握之生權,日後報養以明知恩。這一儀式從司樓一族始祖而始,一直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