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至複位後第七年,積勞成疾的皇太妃紝巟去世了。
商至嚎啕泣血,如塌了天一般,下令罷朝三月,遍告天下,萬方哀悼,舉行隆重的祭祀和殯葬之禮,將皇太妃安葬在桐宮商湯陵墓的一側。
紝巟的日名是“丙”,殷墟卜辭中稱為“妣丙”,並為她建立了專門的宗祠,稱為“妣丙宗”。
根據商湯和伊尹製定的大商朝製度,隻有正妻(元妃)才會有專門的宗祠,所以有莘氏紝巟是大商朝第一個有專祠的女性。
她是商湯的元妃,故在周祭中與商湯配享,比如殷墟卜辭裏先說“王賓大乙”,接著又說“王賓大乙配妣丙”(《合集》35505),大乙即商湯,大乙配妣丙即大乙的元妃紝巟,就是說商王賓祭商湯以紝巟配享。
後人給予這位有莘氏女以極高的評價,《列女傳•母儀》裏說她“統領九嬪,後宮有序,鹹無妒媢逆理之人,卒致王功”,就是說商湯能成大功,其中的原因是有莘氏能把他後宮治理得有序,無後顧之憂,才能安心地成就大事業。給她的頌詞是:
“湯妃有莘,質行聰明。媵從伊尹,自夏適商。勤愨治中,九嬪有行。化訓內外,亦無愆殃。”
評價相當高了,也當之無愧。
在嵩山的敏妃肖己接到紝巟去世的消息,專門趕回亳邑為紝巟送葬,執君臣之禮。
這是肖己最後一次回商,之後重返嵩山女學,從此有生之年再也沒回過大商。
她的兒子子勇曾受商王至委托到嵩山去,希望把她迎回亳邑奉養,被她嚴詞拒絕。
可在商王至心目中,這位二皇祖母和個得道的神仙沒啥差別,戰功赫赫,德高望重,而且對自己有再生之德,十分敬畏;皇太妃紝巟去世的時候也特別囑咐,一定要好生孝順奉養這位二皇祖母,萬不得怠慢,所以是斷斷不敢相忘的,曾經多次親自帶人巡狩嵩山去探望。
從此就形成一個慣例,商王室每年都會專門派人帶著禮物去嵩山探望慰問一番,直至肖己去世。
崧高庠和嵩山女學也因為肖己的原因,一直受到商王室的資助和庇護,人氣旺盛,成了天下第一庠。
當然,商王室也不是白支持,嵩高庠和女學會把最優秀的學生推薦到大商朝為官,為商王室提供了許多人才;女學的弟子隻要願意到朝廷或後宮為官,商王室也一律予以重用,這就留下一個製度:女性也可以在大商朝廷當官。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殷商時期,看看殷墟卜辭中就記錄了不少女性的“小臣”,就是這種製度的延續,這和周朝以後朝廷中的官員都是清一色的男性的情況不太一樣。
直到商王高(小甲)時期,肖己這個傳奇又神奇的女人還在嵩山女學教授弟子,那時她都一百多歲了,徒子徒孫多不勝數。她是昭靈夫人的嫡傳弟子,又是大商開國君主商湯的夫人,輩分實在太高,女學尊稱她為“皇娒大師”。
肖己去世於商王高末年。據說有一天她給弟子們講完課,告訴弟子們,這是她最後一次授課,自己的壽限已到,就要離開人世了,讓弟子們給準備後事。
她讓人把那套塵封已久的王妃服飾找出來,穿戴整齊,坐在臥室裏,讓弟子在門外等候。
沒多久,弟子們看到室內紅光隱隱,急忙推門進去,就見紅光滿室,香氣繚繞,肖己已經麵帶微笑地賓天了。
女學的人因此堅信,這位皇娒大師和他們的祖師昭靈夫人一樣,是成仙了——從商王室到嵩山女學隻知道她一百多歲了,終究也弄不清她到底活了多大歲數。
肖己去世後,也沒留下什麼遺言,女學本來要把她安葬在嵩山,可商王室不同意,子勇之族也不同意,她是開國君主商湯的王妃,屬於商王室成員,身份一直沒變,地位非同一般,而且還是司馬子勇這一支王族支係的最高先妣,必須歸葬大商王室墓地。
女學弟子們也明白過來,肖己雖沒留遺言,可臨終前穿上王妃的服飾,其實就是告訴眾人,她想落葉歸根,與先王成湯葬在一起。
商王室專門派出司禮大臣,帶人把這位老祖宗級別的先妣的靈柩迎回亳邑,也安葬在桐宮的王室墓地,在商湯陵墓的另一側,與皇太妃紝巟的陵墓相望,並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商王高親自主持祭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