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大楚朝庭(2 / 2)

以道門在楚越兩州的威望,不僅天師教的生存空間被壓縮,而且封地也受到了威脅。一些小封地不得不放棄封地,然後舉族遷至中州做一富家翁。

幾個稍大一些的皇族支脈,也在做好打算。要麼放棄封地歸政於楚國,要麼也攜帶財產和人口遷入中州。

中州經曆大災和朝庭巨變之後,人口也稀少了不少,許多土地已經荒蕪,大夏朝庭將土地全部收歸朝庭和宗人府。皇族遷入還是有容身之地,都所能控製的地盤卻是大不如前。

以前至少是一府之地,或是數府之地。現在最多也就是一縣或者半縣之地,這還得取決於所攜帶的人口數量。

若隻是家族血親,那麼就隻能得到一鎮一鄉之地。若僅以直係數十數百人口,最多也就是賜給一處莊園。

這也是夏武烈聚集皇族,繁榮大夏中州的舉措。任誰都知道人口對一方勢力的重要性。現在都知道他們中了伏瑞之計。

在他們都棄百姓如棄破革之時,而伏瑞的三係勢力卻以救災救民為借口,大肆收攏人口開發南域諸島。直至現在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向海外島嶼遷涉。

大周占了大夏人口的三成以上大商占了大夏人口的兩成以上,南蠻姚霖占了大夏成口的一成有多。剩下的則分散於古九州之中,又以蜀州最多,占了一成,多在真陽仙宗的管轄之下。

其他人口則又被各大勢力分別掌控,中州最多隻有半成,也就是四至五億左右。當然,這些年人口大增,但這比例隻會更有利於伏瑞的三係勢力。

在三係內政的推動之下,百姓安居樂業,人口也是井噴。僅從學院入學的學子數量便可看出端倪。村莊之中也是稚子如織。

也就是說伏瑞控製的人口數在大夏的六成至七成。實際數字魯樸子掌握得清清楚楚,大周現在有四十多億人口,接近五十億。大商有三十多億人口,接近四十億,而真陽仙宗治下也有六億多人口。總人口數接近百億大關,應該達到了大夏七成以上。

南蠻約有十多億大夏人口,加上蠻人也是接近二十四億,降至一成有少。九州之地扣去蜀州,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億人口。其中北境又以明朝最多,約有八億之數。

其他諸州人口均在一兩億而已,其中多數被宗門封地和大族控製。隻有一些當年為避天災藏身於山林之中的百姓,還過著如世外桃源般的凡人生活,但這畢竟是極少數。

魯樸子曾向伏瑞介紹九州百姓的生存情況,就用了政綱敗壞,宗門家族視百姓如奴這話。而伏瑞則長歎而語:百家之姓,興也苦,敗也苦,大同世界的建立刻不容緩,隻有百姓能自己主宰命運,才不會受這朝代更迭之苦。

隨後此事記載在伏瑞的語錄之中,內政學子進行對比,讓實現大同世界的理論中多了一個實證。這是題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