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以及左相錢明書的人設(1 / 2)

有些讀者棄文了,可能是我寫的打臉不夠狠辣爽快。這應該是和我個人有關係。

我看很多頗受喜歡的文,多是你陷害我,我就用你的毒計還之彼身。但我總覺得,有的事情可以這樣做,有的事情,不能。

我的小外甥女,小侄女都是小孩子,可她們全班都喜歡看。我想著,我的作品,至少不能這麼寫。她們的是非、善惡的觀念,還沒有特別的成熟。別人說什麼,符合他們利益想法的,她們就會認為是對的。

但是,真的一定是對的嗎?如果在學校,孩子們學到的是,今天你欺負我,明天我就欺負回去。睚眥必報,絕不容許任何人傷害我,即使是懵懂無知時傷害了我,也不能原諒,必須報複回去。這樣真的對嗎?

所以,我的作品,沒有走這樣的路線。魏召南看見靜南王世子,沒有立刻布下局麵去設計他。她是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去看所有的事。我想表達的,是一個人,現在看見的東西,以後回頭去看,也許會不一樣。就好像,我現在回頭看我學生時期,有些事情,當時深信不疑。可現在反觀,覺得幼稚可笑,被人利用了當槍使用,或者根本就建立了錯誤的是非對錯的觀念。做了許多人傷害我,我來不及及時反擊,或者我傷害了人,卻還沒有自知的事情。但是,我卻感念,那些時候,不那麼及時的立刻報複。

我希望我筆下的人物,是活的。是矛盾的。這很難,至少從現在讀者的棄文量上來看,也許我駕馭文字的功底,實在是太差了。

但是我會努力的,默默的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嗯!

接下來,奉上的是左相錢明書的人設。

錢明書是錢文之子,錢文是錢家村的宗族長最小的兒子。年少時候就好讀書,錢家村就湊錢捐官,買了個縣令做。因為先帝治水,下到縣裏,認識了錢文,錢文對治水修河堤頗有一番見解,讓先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彼時,先帝還隻是皇子,沒有委任能人的實權。因此隻是記憶頗深。

後因修河堤之事諸多阻礙,錢文被落入冤獄不在話下。

錢明書當時年少,為了救父親,四處奔波相求。可是見效甚微。後因先帝惜才,冒著與兄弟針鋒相對,甚至連先帝的父皇都雷霆震怒的壓力之下,還是救出了錢文。

錢明書當時就想,如果大周將來的明主是先帝,大周一定會國泰民愛,百姓富足。於是,錢文便對錢明書說:“若你覺得想報答他救了為父,你好好讀書,將來若是有機會,入朝為官,為他分憂解難。”

錢明書不懂錢文為何如此看好先帝,錢文說道:“即使他沒有強大的母家,也沒有很多黨羽擁護,可皇帝怎會比你我的眼光都還不如呢?”

於是,錢明書刻苦求學,家中書少,就去接交勳貴友人,巴結諂媚,隻為多讀書,更加明白事理。

錢文很是不認同錢明書的做法,說他太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辱文人風骨,學的東西都學到了狗肚子裏。

可錢明書卻很不認可。他認為,要手握知識充足,才能在機會來的時候,脫穎而出。

天災發洪水的時候,錢明書的哥哥和弟弟都染上了瘟疫,先後不治而去。隻剩下錢明書和錢明禮兄弟二人。

先帝登基的時候,錢文被先帝召至帝京,委以重任。錢文便將重心都放在了修河道上。

先帝登基不久,就頒布了新法。世家大族群起而反抗,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河津瑕呂氏一族滅族。世家大族這才安靜下來,明白了先帝不是那麼好說話的。和你說不通,他就不講道理了,他直接殺人,連個罪名也不冠冕堂皇的張羅。

世家大族們不敢和不要命的人硬碰硬,隻能讓先帝實行了新法。

錢明書就參加了這一次的舉薦科考。如他所願般的脫穎而出,奪得了狀元。

可是,在皇宮宴請狀元、探花和榜眼的時候,先帝遇到了登基以後第一次大規模的叛變。先帝遭遇的刺殺,已經不是第一次,可是刺殺加逼宮叛變是第一次。

錢明書的弟弟錢明禮在宮變之時重傷。雖然宮變最後得到了鎮壓,可是對於大周的朝廷和世家,經曆了一次洗牌。錢明書第一次害怕,到數十年後,他都不知道,那一次先帝是否早就知道是不是會變成那個局麵。

三個先帝的手足圈禁,兩個世家大族背負罵名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錢明書被先帝叫到覲前,問他,是要走馬上任翰林院,還是先去外放當地方官。

錢文告訴錢明書,若是走馬上任翰林院,表麵上看著是好地方,天子近臣,可是翰林院都是世家勳貴的人,不知道會有多苦。若是去地方當官,表麵上看著很苦,但是,實際上是在幫先帝體察民情。而且,世家大族和寒門子弟的矛盾太深,隻有寒門子弟的第一個狀元沒有占要位,讓勳貴背景出身的探花先得到好處,才能幫先帝徐徐圖之宏圖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