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棋局(1 / 2)

“雖說太子的決策在大方向上沒錯,餓病不餓力,犧牲掉這些失去勞動力的百姓,保全那些能為大梁幹實事的力役,但都是人命,兔子急了還咬人,若不是前些天童記的援糧送到,涼郡城再這麼餓下去,必出大事。”

“嗯,不過這個安排我總覺得有些奇怪,疫病一發太子就灰溜溜地跑回京都避難,但他若能多呆一段時間等魯先生把水治好再回京必定大功一件,現在回去,總有些不合時宜。”月離不解道。

董嬌卻徒然怔住,她腦子裏閃過一段久遠的畫麵,那是董苒苒的記憶。

在董苒苒的母親順慶公主離世後,董家兩個孩子幾乎每年都會被太後娘娘接去宮中守歲且小住幾日,董苒苒六歲時太子已有十五,少年貪玩又深得太後寵愛常被拘在坤和宮相伴,因此董苒苒進宮頭一年,這個便宜表哥就常常帶她去禦花園逗鳥捉蛐蛐,玩得不亦樂乎。

可身為嫡長,已經十五歲的太子還成天想著玩實在有失身份,皇後一聽他帶著董家遺孤上躥下跳,在宮裏爬樹抓魚鬧得天翻地覆,當下派人將他押回東宮讀書習字,再之後,除了日常請安外,董苒苒便沒在坤和宮見過太子的影子,二人也就斷了往來。

至於董懷瑜跟太子嘛,素來就不親近,董懷瑜早熟,又逢家中巨變,十歲時已經是個小大人,哪有閑心和太子廝混,因此他二人雖是表親卻也隻算得上點頭之交。

太子為奪權害董家董嬌能理解,畢竟皇權社會,親兄弟都能自相殘殺,又何談表親。

但如果太子骨子裏還是那個隻知玩樂又目無遠見的人,他如何策劃得出董家那天衣無縫的陰謀來?!

這一瞬,董嬌先前所有的定論似乎被推翻。

從表麵上看,此次菱州大難太子的大決定上都沒有錯,就算他因怕染病匆匆回京,就這一手棄車保帥的操作,也不會讓皇帝真的惱他辦事不利。

但若他能想出這般計謀,又怎會不知多留三月待事情平息再回京,他不光風光無限,還會美名伴身,可偏偏他就是執意回京,在涼郡疫病一起時立馬就起駕回宮,半刻都不耽誤。

從此事可見,太子絕非有魄力和擔當之人。

那他沒有做大事的膽識,如何去謀劃殺忠良奪軍權這種驚天大案?這不合邏輯!

此事若非有人在他背後指點,那就是……

董嬌眼神冰涼地看向月離,“月離,你對太子可有了解?”

月離搖頭,“京裏的事情不在我負責範圍內,公子若想知道,不如等見到主子後親自問問。”

顧承允可是明令交代過,不曉閣的事情不能對董嬌坦白,還不到時候,因此她總不能告訴董嬌,若想問京裏的情況,上千金樓尋她姑母嫣娘最事無巨細,想來想去隻能把難題甩回主子身上,讓主子自己解決。

董嬌也反應過來這話有些為難月離,有些事她問顧承允,顧承允可以旁敲側擊的告訴她,畢竟大都督身份在那,除非妄議皇帝,其他的都不存在合不合適。

但於月離而言,這種秘辛出自她口,就屬於越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