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衣錦還鄉(1 / 2)

朋友?

顧承允嘴角輕輕牽起並不明顯的弧度,她是哪裏來的自信,居然覺得僅憑這幾麵之緣就能和自己當朋友。

不過這丫頭好像一直都挺厚臉皮,不然當初也不能借著顧家的名去和裘氏做生意。

罷了,懶得揭穿她。

董家人沒有的那些精乖她倒一個不落。

都督大人看似無意隨口答:“不會,邊防換戍雖有軍心不穩,但不影響大局,此戰意在敲打南齊,點到為止,如今各國局勢穩定,誰都不願率先做那出頭鳥引火燒身。”

董嬌點頭,書裏也是這麼說,這場仗贏是肯定能贏,就是贏得不如想象中那般順利而已。

“那我就放心了。”她換上一副市井八卦的嘴臉笑說:“有時候不得不感歎京裏真是個好地方,平時再難打聽的消息啊,往那茶館子裏一坐,總能聽到點風聲。”

顧承允順著她問:“何出此言。”

“顧公子別怪我多嘴啊。”董嬌故作神秘,“我聽人說董家軍不服收編,鬧著替明威將軍喊冤,先前派去鎮守的將軍好像栽了跟頭,最後還是陛下親自下調令才解決這事兒。”

她說得儼然像吃瓜群眾純屬好奇,若非顧承允知道她真實身份,就這由頭,換作旁人的確也會與她說道兩句。

淳安郡主到底是何時變得如此善於揣摩人心了?還是說她一直都會,隻是從前有家族庇蔭用不上這些手段。

他想,應該是第二者。

“嗯,董家百年忠義,明威將軍一事雖證據確鑿,但心存疑惑者不在少數,軍中將士都是生死之交,將帥是何為人他們比誰都清楚,所以情緒上激憤了些,不過也沒有證據證明董懷瑜無罪就是了,鬧到最後都是徒勞。”

董嬌沒想到都督大人會這麼直接的透露給她董家的消息,因此壯著膽子繼續問。

“那那些叫屈的戰士最後都什麼下場啊,不會被……”她在自己的脖子上比劃。

顧承允失笑,“不會,被定罪的隻有董懷瑜及與他一起消失叛逃的那萬人之軍,其他將領又未曾參與謀反,何罪之有,今上若真昏聵,董家不可能善終。”

他這話倒點醒了董嬌,的確,如果皇帝是參與董懷瑜之事的始作俑者,那麼董家就一定會被搜出通敵叛國的罪證全部發落,可惜沒有,董家幹幹淨淨如一張白紙,這才給了太後以及一眾清貴世家替董家求情的機會。

還有當初抄家那日,若皇帝真想趕盡殺絕,就不會有顧承允出手相助。

可是,就是皇帝並不昏庸她才覺得愈發奇怪,按照董家人的行事作風,謀反這事兒絕不可能發生,皇帝應比誰都清楚董家為人,那麼皇帝既然知道,事發後不先想著查案反而直接定罪,這也不合邏輯。

這裏頭到底是哪個地方沒對上,董嬌蹙眉。

見她沉思,顧承允將茶盞擱在桌上時故意發出了些聲音。

董嬌回過神,心道自己也太沉不住氣,顧承允可是皇帝愛臣,她一個與董家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居然能聽愣住,萬萬不該。

她嘿嘿一笑,“也是,我就知道咱們大梁的陛下肯定是個明君,不然也不會為著將士們折了自己的臉麵。不過那些將領若是還在,想來也不會再被重用吧,畢竟哪個將軍都不想自己手底下的兵是個不服管的刺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