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田疇的話,趙林峰心裏邊暗暗點頭,田疇說的沒錯,在這世上,絕大多數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個“利”字,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偉大的導師馬克思也曾經說過,隻要有足夠的利潤,那足以讓人們將所有的法律都踐踏在腳底。但是在這草原之上,哪來這麼大利益?能吸引那麼多老百姓來到塞北草原上。這是草原都不是河套地區,不適合耕種,如果硬要種地的話,頂多種個兩年,這地基本上水土流失得就差不多了。可是除了種地,又該怎麼辦?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建立一個安定的環境,一個安定的環境才是發展最需要的,那如今挨著自己的又是些什麼人?趙林峰想著想著,忽然笑了一下,腦子真是笨死了,既然田疇已經將辦法說了出來,那肯定也已經想好了應對的措施,直接問他不就行了,那還用自己這麼費勁地去想。
“田疇,你今天向我說起這些,想必心中已經想好了應對之策了吧?說來聽聽。”趙林峰對一旁的田疇說道。“大人果然料事如神,屬下確實有不成熟的想法,還請大人指正。”田疇對趙林峰說道。“田疇,還是將你的想法快點說出來吧,我已經有點要等不及了。”趙林峰笑著催促道。“大人,如果想要充實邊塞四城,屬下認為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則是遷徙,將那些流民、俘虜等遷到邊塞四城,流民、俘虜在遷徙時最好打散,分開遷移。其二,對於其他百姓,我們還是要給這些百姓些實惠才好。”田疇說道。對於強製移民這一點,趙林峰並沒有太過於驚訝,這強製移民在現代看來,特別是不拿人當人看,純粹是把人當成牲口,強迫地把人趕到另一個地方。趙林峰剛開始對這一點也是深惡痛絕,但是等到他逐漸翻看了很多史書之後,發現強迫人移民這一點在古代很普遍,就比如說是在漢末三國年間,魏蜀吳三家之間烽煙不斷,位於三國交界處的地界上基本上很難看到什麼活人。在曹魏和孫吳對峙的合肥前線,就是魏國大將張遼張文遠大展神威差點滅了孫權那一仗的那個地方,魏國和吳國為了堅壁清野,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在魏國這一邊,除了合肥城之外,方圓百裏不見人煙。諸葛武侯六出祁山,攻克魏國天水等郡縣後,在撤軍時也將這些郡縣的百姓全都裹挾到蜀漢的地盤上來,根本就沒問人家老百姓到底願意不願意跟著你一塊走。在這之前,曆史上曹孟德為了出掉袁氏餘孽,北伐三郡烏桓,陣斬烏桓首領蹋頓,不也是將那些俘虜的烏桓人和漢人全都押到了自己的地盤上。所以說啊,這種搶人口或者說強製轉移人口的事,在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真正讓趙林峰覺得好奇的,是田疇除了準備運用強製手段外,還打算用利誘的方法,趙林峰想知道田疇能想出什麼好方法來。
“可是我們又從哪給百姓一些實惠呢?要知道我們中原漢人世代都是以耕種為生,而這邊塞四城都是在塞北草原上,那裏隻有茫茫的草原,哪來的土地給百姓們耕種啊?就算是讓百姓們將草場全都變成耕田,可是用不了兩年,這些土地就會荒廢掉,難不成我們還每年都給百姓們分一塊土地不成?”趙林峰向田疇問道。田疇一笑:“當然不是,雖說這塞北草原之上地廣人稀,但是卻也是有定數的,如果這樣不停地分下去,早晚有一天也會將其分個幹淨,而且這些分下去的土地也不能離城池太遠,太遠的話很容易受到那些胡人的劫掠。所以啊大人,不可能將這些土地分給百姓讓他們當耕地的。”“那田疇你的意思到底是什麼?”趙林峰想知道田疇的葫蘆裏到底是賣的什麼藥。“大人,其實屬下想的很簡單,既然塞外的草原,那些胡人能放牧,那為何我們漢人就不能放牧?隻要我們將那些胡人的草場奪過來,然後分給我們漢人,讓他們去放牧,不就行了?”田疇說道。
田疇的話讓趙林峰忍不住都想用手砸自己的腦袋,真的是思維定式害死人呐!無論是趙林峰從小長大到的農村,還是從曆史課上或者從其他那些史書上,趙林峰收到的信息都是漢人是農耕民族,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化,這讓趙林峰在下意識中就以為漢人生下來就應該是種地的,不會去幹別的。結果這個思維定式讓趙林峰在處理吸引百姓這件事的時候起到了非常強大的作用,讓趙林峰認為漢人隻能種地,哪怕就是去了草原,也是去種地去了,全然沒有想到漢人除了種地之外,還是可以放牧的。不過趙林峰當下還是有點疑惑,他看向田疇問道:“可是這些百姓願意去邊塞四城放牧嗎?一來他們根本就沒做過這些事,而且這些百姓家中肯定也沒有多少牛羊,該如何放牧?二來那邊塞四城肯定也是有些凶險,四周定是是不是就會有胡人出沒,他們又如何能安心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