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七年,炎炎夏日。
距朝廷大都約兩百裏的村莊田野之間,朱昊擦去額頭的汗水,笑容燦爛。
“今年的水稻至少畝產三千斤。”
“雖是初次嚐試,不過就夏季長勢來看,三月之後,產量將頗為豐厚。”
“好,甚好,哈哈哈!”
四周的村民們,聽著一臉震驚之色。
他們說什麼也不敢想象,眼前的水稻能畝產三千斤,足足二十五石。
祖祖輩輩都在當農民的村民,對於朱昊所言,難以置信。
在田間幹活的村民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小昊啊,當真能畝產三千斤?”
“是呀,那可是三千斤,倘若你的水稻如此厲害,大明豈非再也沒人餓肚子了?”
“眼下種植,區區九十餘日,就能收獲?”
“這也太……”
對於他們的難以置信,朱昊一笑置之。
穿越至今,已一年有餘。
這是一個跟大明幾乎無甚區別的平行世界。
除了一些細枝末節外,它的曆史軌跡,跟大明別無二致。
這雜交水稻,是那位舉國尊敬的老爺子傾盡精力,研發出來的。
距現代文明六百餘年的古人難以理解,朱昊也隻是一笑而過。
一直跟在朱昊身後當跟屁蟲的李大牛,卻氣得麵紅耳赤。
“你們這些家夥,難道忘記咱之前過得有多苦了?”
“昊哥沒有帶回玉米種子那會兒,咱連飯都吃不飽!”
“去年昊哥說玉米能畝產兩千斤,可不就一語成讖了麼?”
“大家每天吃玉米,也吃得很飽,還能賣到大都,賺些錢財呢!”
一時之間,這些憨厚樸實的村民們,啞口無言。
剩下的,便是對朱昊發自內心的敬佩。
朱昊笑著踹了腳李大牛的屁股。
“你小子,可以啊,都會咬文嚼字了,還一語成讖?”
李大牛則滿臉憨厚,笑嘻嘻的撓了撓頭。
“都是昊哥教得好。”
對此,朱昊笑罵道。
“教得好個屁,成天正事不幹,就知道跟在我身後晃悠。”
“另外,一語成讖,指戲言成真,或指大凶之事。”
“你確定用對了?”
李大牛聽完滿臉的震撼之情,立馬諂媚無比。
“昊哥,今天晚上,咱還想學幾個字,你來教我唄。”
“咱倆秉燭夜談,多浪漫啊!”
朱昊哭笑不得,拍了拍他的腦袋瓜。
“還浪漫了,我跟你說過多少遍,浪漫是指男女之間卿卿我我。”
“你難道還想跟老子成婚?”
此言一出,李大牛滿臉羞澀。
“昊,昊哥倘若想,大牛不得不從啊!”
“我去你妹的!”
兩人打鬧間,朱昊突然愣了一下。
“對了,我爹的信件中說得清清楚楚,三日之後,正午時分,要來小漁村看我。”
“如今已有三日過去,我得趕快去迎接父親。”
“各位叔伯嬸嬸,繼續在稻田之內灌水,我去去就回。”
村民們也都十分激動,朱昊算吃小漁村百家飯長大的。
大家都拿他當自家孩子看待。
對於朱昊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父親,每個人都很陌生。
朱昊剛轉身,李大牛就湊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