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結局篇 月下談華夏(1 / 2)

對於民族魂。

清朝皇帝們自然無法理解。

唯有曾生活在新華夏的溥儀,經曆過,感受過,才知道當中隱藏的含義。

林楓道,“在清朝晚期時,國外有個人曾說,我們這片九州大地,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蘇醒,便會化為真正的東方巨龍,力量撼天撼地。”

努爾哈赤說道,“這片土地上的華夏族,在清朝亡國後,徹底蘇醒了是嗎?”

林楓道,“是的,我們不再被封建思想禁錮,不再崇尚什麼皇帝,我們的新華夏,有我們新的信仰,也因此我們為了實現偉大複興,奮鬥不止,每一代人,每一個都秉承著這股意念,頑強拚搏著。”

光緒好奇問道,“林先生,華夏族蘇醒,是在何時?”

林楓,“源於一場民主民族革命。”

這場革命,自然就是辛亥革命,它是近代華夏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華夏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製製度。

也極大推動了華夏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華夏社會變革。

當然。

華夏人近代民族意識是在與西方列強的直接對抗中逐步生發並覺醒的。

在王朝更替之路上演進數千年的“天下”華夏,近代以來,隨著亡國滅種危機的日益加劇,民族意識逐漸成為最為有效的社會動員資源和凝聚人心、整合社會力量的思想工具。

“林先生,所言是真的。”

“東方巨龍蘇醒之時,溥儀的生活軌跡,始終貫穿其中,也親身經曆過。”

“華夏族那種凝聚力,仿佛嶽家軍,因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是一個道理。”

“數萬萬人擰成一股繩,同心同力,正如兩千年前的大漢王朝般,堅不可摧,崢嶸世界。”

溥儀幹過整理清朝資料的工作,自然研讀過很多典籍史料,接著他又說。

如果更嚴格些,華夏近代民族意識的逐步覺醒,最早最早,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源自於林則徐和魏源的思想。

聽到這。

道光皇帝啞然,那是他在位的時候啊!

很明顯,他壓根不清楚,所謂的華夏民族覺醒,早在他當皇帝時期就產生了。

林則徐是誰,魏源是誰,道光皇帝比誰都清楚。

那是他的兩個大臣啊!

溥儀接著分析,在近現代史上,林則徐是一位得到過最多讚譽的政治家,號稱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認為西方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借鑒。

所以他夜夜仔細閱讀、研究譯文資料,最有價值的工作是他組織翻譯了《世界地理大全》,命名為《四洲誌》,成為近代華夏第一部係統介紹世界自然地理、社會曆史狀況的譯著。

魏源更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富國強兵,抵禦外國侵略,開創了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

“林老,朕對不住你啊…”道光帶著悔恨。

曾經為了穩住國外入侵者的怒火,道光下令,將林則徐流放,心懷愧疚了吧!

“睜眼看世界,林則徐前輩是第一人。”

“隨後不斷有民族之士覺醒,傳播理念,百年之後,終於平地一聲雷,東方巨龍真正蘇醒。”

“各位前輩,這個,便是你們要看的後世!”

林楓開啟係統技能,開辟一個窗口,連接230年後的世界,輸送畫麵。

當第一眼見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華燈璀璨的後世景象。

所有清朝皇帝咂舌。

哪怕是努爾哈赤,也如一個邊荒小毛孩般,瞪大眸子,滿臉不可思議。

“後世的文明,與朕所在時代,完全一個天,一個地啊!”康熙皇帝感慨。

“聖祖爺爺,你我統治為康乾盛世,如果與後世相比,當真是一文不值哪!”乾隆皇帝難得謙虛了一回。

就連上世紀六十年代過世的溥儀,也是驚異不定望著,看著,聽著。

這還是當時那個百廢待興的華夏嗎?

完全一個天,一個地啊!

“林先生,你們,短短七十餘年時間,就創造了如此舉世文明嗎?”溥儀震驚問道。

林楓道,“晚輩說過,華夏民族覺醒後,每一代人,每一個人,都在為實現華夏複興而拚搏,這是好幾代人努力的結果,而在未來,華夏將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