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記載,盜亦有道,聖、勇、義、智、仁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話說在我國道教神話傳說中,將天地分為三界,分別是天界、人間以及地府。
說這地府中,除去閻王、無常、判官之外,還有五道鬼。道教將其稱之為五道將軍,也就是地府的東西南北中的守路神,這五道鬼屬於地府幽冥界東嶽大帝的管轄,統帥百萬陰兵。
五位將軍擁有一個共同的壞習慣,那便是偷。
但是道教傳說中為了保持五位將軍的神仙本質,這種偷的行為僅僅限於夢中。
不過民間傳說中,對五道將軍就沒有這種好意了,大多數百姓稱之為五盜將軍,認為其是為禍人間的盜賊。
其實對於五道將軍的最早記載是在漢朝的典籍中,當時人們就認為此人是禍亂人間的不祥之神。南朝宋公元457年間,民間出現五位盜賊,根據永光典籍記載,此五人分別為杜平、李思、任安、孫立、耿彥正。於是世人便將五道將軍改為五盜將軍。
千百年來,隻要提起賊,尋常人家自然是恨的牙癢癢,其中大賊者,與國相關,有竊國賊;中賊者,盜寶采花,有盜墓賊、采花賊;小賊者,偷雞摸狗,有扒手、佛爺。
賊自古做的便是不入流的勾當,所以下九流為一高二吹三馬戲,四剃五池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哪裏有盜賊之流。
且說民國時期,時局動蕩,雖說亂世出英雄,可對賊來說,亂世可並不是什麼討生活的好時候,受到戰亂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人都上街討吃喝,家裏更是窮的連米都沒有,這做賊的到哪裏去討生計,所以絕大多數都被拉去參軍或者橫死街頭,當然也有一些賊術高超的,哪裏瞧得上去偷尋常百姓,而是去拿一些大地主,甚至官家的東西,比如常年在南方活動的李家三爺,行動時候除非自己願意,不然哪裏有人能看見李三爺的身影,這李家三爺倒也有一幅好心腸,常年做一些劫富濟貧的生意,倒也有了一幅好名聲,可賊就是賊,也是時常被人看不起。
民國二十五年,又是軍閥、又是英法美殖民,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榮行裏的各路小賊也沒了活路,或是投了軍,或是死於戰火。
這日西安街頭正處宵禁時分,除了零散的軍隊在街上遊蕩,四下倒也無人,不過城西城牆不遠處,卻有三個江湖打扮的人影聚集在一起。
“小魚,你覺得如何?”一道士打扮小廝開口問道,這道士打扮倒也不同尋常,頭發不長,隨意搭在臉上,腰間束著一個黑色布袋子,穿著雖然邋遢,雙目中卻是有神。
“此事暫且不論,劉兄,這消息是誰放出來的?”那被稱為小魚的說道。
這喚作小魚的人年紀倒也不大,約莫十七八,麵龐生的有些黝黑,穿著破爛,活脫一位乞丐。
剩下一人身形瘦小,兩隻眼睛中射出賊光,不斷環顧著四周,左衣袖在夜風中來回擺動,卻是少了一隻手,腰間別著一柄沒有刀鞘的精鋼短刀,看麵龐年紀約莫在二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