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a組全部選手的聽覺考試完畢,中場休息一會,時間正好夠剛才比完的樂隊排練完畢。
小樂跟著聽了快一小時,正確率極高,比台上一些正規科班的選手還好。
極大程度的震懾住了王老師,但她自己絲毫沒察覺。
第一個出場的選手看著也有二十好幾了,王老師在邊上介紹,這是國內某知名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雖然隻是助理,但水平肯定也不差。
王老師著重介紹這選手也是附中出來的,他也教過。
孟寒不屑的哼了一聲,姐還教過他呢,就那麼回事吧。
附中是最好的基礎院校,經過他們手的學生海了去了,但能稱為入室弟子的,一隻手都數的過來。
小樂注意到兩位老師隻是說教過,說的可不是徒弟。看來隻有像師哥和她這樣的,經過特殊指導傾注心血的才有資格稱為徒弟,瞬間產生了小小的虛榮心,還有些鴨梨山大。
初賽a組提供給選手兩支曲子,莫紮特的《魔笛》,海頓的《時鍾》。
第一個選手選的是海頓,讓小樂感到奇怪的是孟寒和她的同事在演出之前不聽報幕就猜到了對方要選擇的曲目。
開場前果然是小提琴首席帶領樂團校音,趁著這個功夫,孟寒問小樂。
“這兩首譜你都背過了嗎?說說你對莫紮特和海頓的看法。”
她一般都是對小樂的指法基本功進行指導,樂理方麵的東西很少提及,所以她問了小樂還是很認真的回答。
“莫紮特和海頓的作品都有著希望朝氣蓬勃的特點,不過海頓的作品偏向宏偉,戲劇性衝突,他的人也開朗。莫紮特似乎略顯柔和細膩,感情也比較豐富,我個人認為莫紮特難度大一些。”用人來做比喻,順哥就是海頓那路的風格,師哥就是莫紮特。
“莫紮特的曲子特別考驗音準,扒譜容易,想演奏好就不容易了,等明年你考進附中以後提琴係的專業老師會對你觸弦方式以及運弓給予專業指導。”這就是她為什麼很少教小樂莫紮特的原因,每個音都要考慮觸弦方式,因為莫紮特每個音符都珍貴,需要思考。如果是鋼琴她還可以教,但小提琴畢竟不是她的主修課,這種細化的東西還是要科班的來。
“什麼?她還沒考音樂學校?”王老師不敢置信的問,這女孩子的音準以及專注能力還有對音樂的領悟也太逆天了吧.
孟寒點頭,哼哼,不逆天姐怎麼可能收了。
小樂為難的看了孟寒一眼,她是不是給老師丟人了?她前世經濟條件不太好,都是從網上下載一些曲子回去反複的聽,這些都是她自己琢磨出來的。
王老師還想再問幾句,台上的樂團已經開始演奏了,席間瞬間安靜,這是交響樂的基本禮儀。
樂團的規模是小型的30人左右的編製,大賽為選手準備了5組這樣的樂團,指揮每曲都在換,演奏的樂隊就那麼兩隻,也是很辛苦。
小樂本以為都是同樣的樂團演奏同樣的曲目,隻是指揮不同,差別應該不大,但這一聽不由得入了迷。
孟寒見小樂沉醉的表情心裏暗爽,哈哈,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