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道神仙好,殊不知這做神仙也是需要門路的。
當今天下,魏晉之風盛行,皇帝們都妄想著長生不老,永保福壽安康,於是,由上而下,天子帶了頭,民間這求仙求道之風蔚然而生。自東晉葛洪創立道家體係一來,天下明川洞穴,凡是沾點仙氣之處,必有門派隔山而居,求道索然,內修爐鼎,外煉金丹。
經過一百來年的演化,逐漸被世人捉摸出了些門道。
當今修仙門派又以四家為首,成了正統的修仙修道之派,分別是靈虛梧、天姥山、洞宮山、九真山,此四地峰奇嶺峭,林秀木美,置身期間,使人感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最有利於世人打通小周天,金頂彙氣,吐納調息。
除這四家正統修仙門派之外,還有各式有不傳之秘的小門派也應運而生,雖然人數不多,聲名不旺,有的卻也是端有點真才實學的。
正所謂是,神仙好,神仙妙,家財萬貫本領高,唯有神仙忘不了。
可是學仙者雲集,真正能脫離凡胎修成正果者又有幾何呢?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浮雲派位於浮雲山下,蝴蝶穀旁,雖然此地的門派不是什麼響當當的大派,可此間的風景卻是獨一無二。朝起雲曦,晚有紅霞,山間還有靈泉溪流,不但風景美不勝收,物產更是豐饒,還人傑地靈。
遺憾之處就是此地氣候太好,過於風調雨順,實在太益於人口居住,所以周邊村莊實在不少,集鎮熱鬧,人潮川流不息,實在達不到普通修仙門派修心養性歸隱山林的要求,所以真正講求不理人間事的隱居門派斷不會選擇這裏。
可是賀終南的祖師爺卻不這樣想,他當初一來到此處,便感歎此處真乃人間極品,大門派不識貨,可他確是識的。況且周圍人多有什麼不好的,人多才好收徒啊,遇到個青黃不接的時候,隨便下山做個法就能收獲一堆吃的,總不至於餓死。
事實證明,祖師爺的想法的確是明智的。正是由於此等洞察先機以及寬進嚴出的標準,浮雲派在此開山立派不過短短幾十年時間,始終保持著百人左右的門派規模,除去學了兩三年就回家殺豬娶媳婦又過回平淡人生的半吊子之外,浮雲派不但流動性強,而且包容性大。
但是人數雖然收的多,可真正出師的卻沒有幾個,學有所成的幾位幾乎都早早離開了浮雲山,雲遊四海去了,不知所蹤。到最後真正留了下來的,隻剩賀終南的師父一人。
賀終南的祖師爺壽終正寢過世之時,再三握著賀終南師父的手,對他言辭懇切道:
“你天資極高,我們這一派必須要出個能真正脫離凡胎飛升上仙的,才不枉費這修仙修道之名啊。這希望可就抱在你身上了。若你不能,你也要找個有仙資的徒弟,實現我浮雲派成仙‘零的突破’。”
賀終南的師父一邊口裏答應著,一遍心裏嘀咕著:
您老說的倒輕鬆。我派連開山祖師您都修不成仙體,我等徒子徒孫,更上哪兒找門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