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勃笑著接了過來,打眼一看,“你是《故事會》那個出版社?”
“是一家,我們是文藝音像出版社,”中年人很高興,“我叫劉運輝。”
“你好,劉總。”彭勃很禮貌,他看看劉東強,這就對了嘛,東哥還是能折騰的,賣刻錄機都從京城折騰到滬海來了。
“是這樣,彭教授,剛才的演講很精彩,昨天的的發布會也很精彩,我們想把您的百富榜製成光盤進行發售,”劉運輝笑道,他看看遠處的劉東強,劉東強也走了過來,“在全國進行發售,您也知道我們的《故事會》每期七百萬的發行量,我們的渠道是沒有問題的……”
噢,音像出版社是文藝出版社的子公司,彭勃明白了,明白過後,他馬上又是一陣驚喜,重生過後,真是幸運滿點,他看看劉運輝,劉運輝正在期盼地看著他。
“老劉,”彭勃笑著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他,手裏名片早已用完,他又從兜裏掏出一張來遞給劉東強,劉東強恭敬地接了過來,可是卻沒有回自己的名片,“這是我早就想過的,既然你們也有這個想法,我們可以好好談談,中午就在這裏吃飯。”
劉運輝一陣驚喜,剛才他聽得出,彭勃拒絕了與許融茂、郭廣長等人吃飯,卻要與自己吃飯。
“我是《故事會》的忠實讀者……”他看看一旁的海茵薇,“《故事會》在中國賣得最好,人人都愛看,這樣,百富榜的光盤可以出,但是不是這樣出的。”
“那怎麼樣出?”劉運輝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這樣,百富榜的上榜富豪我的團隊會整理成一本書,這個我們想交給別的出版公司做。”這是商界的事,不是文藝界的事,兩者不搭邊,應該交給財經類出版社。
劉運輝有些著急,既然你交給別的出版社,那還邀請我們一起吃飯幹嘛?
“不過,我們準備推出另一種圖書。”
“什麼書?”劉運輝急切地問道。
“成功學。”彭勃笑道。
“成功學?”劉運輝茫然道。
彭勃知道,從九十年代到以後的二十年,“成功學圖書”掀起過一陣陣熱潮,經久不衰,曆久彌新,街頭大大小小的書店、舊書攤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甚至成為一些讀者的“案頭書”。
在彭勃看來,書的火熱必定有其土壤。
在當時的中國,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一個價值觀——“成功”。通俗的說,隻要賺到錢、有地位,不管是那位玩弄野雞大學的學曆的威軟的總裁還是嫁給傳媒大享的鄧文笛,大家都會仰慕他們的成功。
在大家瘋狂渴望成功,渴望致富,渴望出人頭地的時刻,大家需要這樣的人,需要他來給大家講述一個知識英雄白手起家的故事,需要這樣一個人,需要她來給大家講述站在西方世界舞台中央的故事,他們也意識到了這種社會需求,且和潮流一拍即合。
可是,當很多人僅僅將“成功”當做結果去享受的時候,他們已經清晰意識到,對“成功”的渴望是如何讓普通學子仰慕;對“成功”的迷信是如何讓企業家們沉醉。
他們像經營品牌一樣,通過出版、訪問、演講,乃至造假,十數年如一日地經營著自己。通過“品牌運營”,逐步黃袍加身,用“小成功”換“大成功”,最後兌現成真金白銀。
現在,是時候推出我自己的成功學了。
。您提供大神司馬白衫的榜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