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慶,又叫應天,也就是後世的男京城。
位於秦淮河伴,東鄰鍾山,成龍盤之勢,西有石頭山虎踞,北麵是一座大湖,名喚玄武。
在曆代風水術士的眼中,這裏一直被視為王氣所鍾之地,龍盤虎踞,朱雀玄武相伴,乃是帝王之都的氣象。
這一點在曆史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整個南方沒有比這龍氣更甚的地方了。
明教五行旗自出昆侖山光明頂以後,兵分五路,廣結同道,收編招攬天下英豪,一路勢如破竹,橫掃湖廣與江南之地,已經發展到了極其膨脹的地步。
現在的南方,除了按兵不動的汝陽王以外,已經很難再找出勢力來與他們相抗衡了。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著他們就已經坐穩了南方的主人。
所謂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曾圓滿過,也從來都不缺乏野心之輩,原來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擺在那裏,大家都不得不緊密合作,抱團取卵。
但現在不一樣了。
南方宇內澄清,異族不存,北麵的蒙人又自顧不暇,缺了大元朝的皇帝,又沒有了合適的繼承人,整個異族蠻夷為了那高高在上的首領之位,早已經拚的你死我活。
人腦子打出了狗腦子來。
這樣的時代,對於所有有立誌於天下的野心家來說,正是最好的時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江山誰許?
在天下未定之前,還猶未可知呢。
相比起北方的群龍無首,南方之地,明教雖然一家獨大,但少了杜飛的坐鎮,其實也已經開始出現了裂痕。
就比如說這次的集慶大會,雖說是以明教總壇的名義召開,但其實不然。
一個,兩個,三個........大大小小的義軍統領數百,其中有明教出身的,也有非明教出身的,齊聚一堂,為的豈會是簡簡單單的開個會,吃個便飯?
這集慶應天府龍興之地的歸屬,才是關鍵。
“這姓楊的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他當真以為仗著有幾分武藝,就能吃定我們?”
“誰知道呢,說不定人家就是看不起咱們......“
“古有項羽壩上爭鼎,自立為王,分封十八路諸侯,他們明教打的什麼主意還用說嗎?”
“哼哼,真當自己是周文王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哥幾個不用怕,嘿嘿,咱們隻管看戲,今個兒有的是人不服。”
來來往往的朱雀大街,諸多義軍頭領剛一進城,便主動靠攏,拉幫結派起來。
以求能通過合力自保。
沒辦法,小小的一座城池內外聚集了數十萬兵馬,雜亂不堪,如同冒了煙的火藥桶一般,隨時爆炸。
是個人都知道,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
這次的大會主題也很簡單。
“選一賢能之輩,代表整個南方,揮師北上,一統中原。”
當真好大的口氣。
“一句話就想收編所有的義軍,教主會不會太托大了點?”
此刻的應天府衙門,明教的內部會議進行時,就有人提出了異議。
這名將軍身穿鎖子甲,手提斬馬大刀,一看就不是武林人士,能站在這裏,顯然是在義軍當中的身份不低。
“怎麼,你是意見?”
楊逍端坐大堂上首的左側,眯著眼睛下望。
這名將軍他其實是認識的,還是杜飛親自舉薦,命令他好好關照,送往五行旗聚攏的義軍當中的。
叫朱老四是吧?
當時一起的還有常遇春,徐達,湯河,李長善等人。
教主是怎麼說來著?
“這些人要用,而且要大用,但又放任不管,尤其是這個朱元璋朱老實,必須的和其他人分開來用,萬萬不能安排在同一路義軍當中。”
現在看來,教主果然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