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1 / 3)

生命是高貴與美麗的。而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則讓你感到生命有承受之重,讓你感到生命的豐富和美麗,讓你敢到生命中的勃勃生機。所以,當麵對:“Tobeornottobe(生存還是毀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生存”,然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思索————如何生存。

“Tobeornottobe”,這是除了《聖經》外全世界的一切文字中最著名的六個字。也許你會感到迷惑,人生總不會隻有生存和死亡可選擇的,一定會有別的選擇!沒錯,在生與死之間應該還會存在一種狀態——苟且。苟且的人既不會像生存那樣自由、幸福,也不會像死亡那麼黑暗、絕望。但你又有沒有想過,苟且於世能否滿足你那顆充滿熊熊火焰的心呢?每個人都有成為主要人物的願望,這是人類最強烈、最迫切的一個目標,不管人身在何處,是默默無聞還是身世顯赫,是年邁還是年輕,都會有這種願望。然而,抱著苟且過活的人,想的事也許都是“毀滅”,都把那顆心掩蓋於心靈深處,這樣,還能成為主要人物嗎?雖說那顆充滿鬥誌的心被蒙蔽,但,語序隻需要一些小事,甚至你隻是說了一句:“我要生存!”它就有可能再次被燃起鬥誌。而在日後的生活中,或許你不能成為最最最重要的人物,但不可否認,你一真真正正的活在這個世上了。

“生”不能隨意遺棄,因為活著,是種責任,該守住生命的時候,即使再難也要撐下去。我們,原來微小和卑微,原來痛苦和無奈,但卻有一粒種子種在朋友與親人的悲歡之中。“生”在這世上,也許痛苦,也許無奈。這所有的所有,都僅僅是因為那粒種子未完全成熟,不妨適當地對自己的心進行暗示,暗示自己:明天就會更快樂一點!有或者你可以向親人、朋友直接闡述自己的想法,也許這樣會讓那種子更快地發芽。而我說了這麼多,僅僅是因為我曾聽過這樣的一段對話——女孩說:“我覺得自己真卑微啊!沒有人在乎我的死活,我像隻螞蟻生活在別人的腳下!”母親說:“孩子,你集注,失望和痛苦都是暫時的,你是媽媽的全部。螞蟻的媽媽多多少少也會在乎這隻螞蟻,還有這隻螞蟻的爸爸,它們都傾盡了心力來愛這隻小螞蟻……”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上,不能隻為自己能過上好日子而不擇手段,無論是出於道德好是法律。更何況,“好日子”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擇手段是過不上好日子的。窮日子的難過是肚子餓,好日子的難過是心情不好。原來,好日子,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物質。好日子就像一個皮囊,須得人為它填充靈魂。這靈魂那裏來?讀書中來,修養中來,智慧中來,安靜中來,愛意中來,鬆弛中來;不煩躁的時候來,不虛榮的時候來,不貪婪的時候來;懂得珍惜時間的時候得來。好日子其實就在自己手中,像泥鰍,要有握的技巧,而過好日子的技巧,就僅僅是生活的滿足、精神上的充實、修養上的加強、身體是的強健,都能讓你覺得這些就是“好日子”,而“好日子”的定義也正是如此。

也許生存在這世上的唯一依靠,就是快樂。而快樂的來源也是如何的廣,不過,是強顏歡笑還是歡聲大笑,則是兩扇有著天壤之別的門。強顏歡笑令人失去了那份真,變得虛偽起來,孤獨地步向死亡。而歡聲大笑則是你生存的最好伴侶。也許有許多人會問:“快樂在那裏?快樂是什麼?快樂實在是太難尋找了!”其實要找快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簡單就是快樂,簡單才是快樂。無論是象征簡單樸實的老牛,還是象征自由的小鳥,還是象征童年生活的玩具,疑惑是對生命光亮渴望的向日葵,它們都是一種很簡單的組合。在複雜的現實中徘徊久了,去體味一下簡單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清涼,自由有充滿了夢想與渴望。但現實終究還是會回來的,而簡單的生活隻是快樂的一種方式,你千萬不能沉溺與裏,要是你愛上了那簡單,你就有可能再也沒有毅力去承受現實社會的殘酷。

生存,自然讓人想到了死亡。因此,許多人都懼怕死亡,導致了不想生存,不想死亡,導致了不想生存,如此惡性循環。但你既然生存了,必然就會死亡,你的莽撞隻會使自己更家碌碌無為,更痛苦的死去。為何我們不把死亡與生存看作是思想上的呢?假若我們把生與死看作一次長跑,那它們則分別是起點和終點。但要是用邏輯來推論就會顯得有點奇怪,因為大部分人都在起跑後不斷地跑,都不甘人後。難道說,我們使命跑的結果竟是加快到達死亡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