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章 周公旦(2 / 2)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言論見於《尚書》之《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諸篇。

“周公旦啊,某位偉人就曾經說過,周公旦就是奴隸主的聖人!”王晨暗道,雖說可能是有點問題在身上的,但是嘛改掉這方麵的思想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能人嘛。

而且又是薑子牙的弟子,這身份也是不錯的,相信肯定是改變一下這思想了,自己的大秦帝國可是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

一旦出現那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扼殺在搖籃之中了,畢竟現在自己手中可是有不良人和錦衣衛兩個情報組織的,一旦發生絕對是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的了。

......

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

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成周(洛邑),製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與發展周朝統治上起了關鍵作用,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公在當時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

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

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營建洛邑。

相傳他製禮作樂,製定和完善宗法製、分封製等各種製度,使西周奴隸製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曆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

他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聖之一,《論語》中記載孔子言論雲:“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複夢見周公。”

孟子首稱周公為“古聖人”,將周公與孔子並論,足見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讚頌了周公的德才。

漢朝的劉歆、王莽將《周官》改名《周禮》,認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於太平盛世之業績,將周公的地位駕於孔子之上。

直到唐開元時期,有著強烈權力欲的唐玄宗作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於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為主。

唐朝的韓愈為辟佛老之說,大力宣揚儒家“道統”,提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統序。

周公旦“製禮作樂”,製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製度。

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長子繼承。

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

他們與天子的關係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係,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製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影響了後世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