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李光弼入世(2 / 2)

獲贈司空、太保,諡號“武穆”,世稱“李臨淮”“李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謀,治軍嚴整,善於出奇製勝,以少勝多,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為平定安史之亂作出了巨大貢獻。

著有兵書《將律》《統軍靈轄秘策》及《李臨淮武記》 等,今已佚,《全唐文》錄有其文。

“再造大唐第一功臣的李光弼啊,這絕對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了,而且這身份的植入,很明顯了,雲南守軍的實力已經可以與陳家軍和南北府兵相差無幾了。”

王晨看著李光弼也是十分滿意的了,而且還是李儒的兒子,老李也算是後繼有人了啊,這李光弼也就二三十歲頂天了,後麵還可以慢慢的成長。

憑借李光弼的能力,王晨相信李光弼定然可以成長到真正的巔峰,二代將帥的頂尖人才必有李光弼的身影了啊。

“係統,接下來就是軍團召喚卡了,開始吧!”王晨對於這個也是非常期待的了,畢竟也有許久沒有使用過了。

【叮咚,消耗軍團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明朝沐家軍,數量五萬人。

植入身份為:五萬沐家軍全部融入到雲南守軍當中,目前正在跟隨吳起一起前往支援百乘王朝!】

在雲南基本平定之後,朱元璋將傅友德和藍玉召回京師,而將義子沐英留在當地鎮守。

不過此時的老朱並沒有讓沐英世鎮雲南的念頭,他告訴義子“撫綏平定,當召爾還”。

換句話說,即使明軍的總兵力沒有水分,因為古代打仗一般都會對軍隊人數誇大其詞,那麼在傅友德、藍玉回京之後,沐英手上的軍隊人數絕不可能還有三十萬之眾。

事實上發生在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的定邊府一戰,已經可以透露沐英的直屬軍隊到底有多少人。

當時麓川國主思倫發調集了三十萬大軍,對定邊府展開圍攻。

此時明軍主力分散,沐英則親自率領三萬驍騎,以強行軍的方式趕到定邊府。

這一戰的結果是明軍勝,思倫發敗,而且沐英還創造性地發明了“三段式”火槍射擊陣型,從而以一當十,大破麓川軍隊。

但是反過來說,定邊府之戰也證明了一件事,沐英能夠直接調動的兵力不過三四萬人,和三十萬之間還有著巨大的鴻溝差距。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時候,明朝舉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二次人口普查。

那麼雲南布政司有多少人呢?七萬五千六百九十戶,三十五萬四千七百九十七口人。

三十五萬老百姓要養三十萬大軍?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

雖然朱元璋一開始沒打算讓沐英長期鎮守雲南,但這塊地方民族眾多,管理難度非常高。

全靠著沐英超強的個人能力和威望,才老朱發出這樣的感歎: “使吾無西南之憂者,英之功也”。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六月,沐英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朱元璋對此悲痛欲絕,破格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昭靖。

當年十月,老朱又命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並繼續出鎮雲南,由此也正式拉開了沐家世鎮雲南的帷幕。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九月,沐春去世。

此時朱元璋已經駕崩,新天子是已故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這位建文皇帝命沐春之弟沐晟襲封西平侯,仍然出鎮雲南。

(有沒有可以猜到沐家軍會攜帶出來什麼人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