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我兒不能白死,或許此戰過後父親可以取代武田信玄,若是父親不願的話,戰後我便請辭隱居深山了。”真田昌幸說道。
真田幸村是真田昌幸最優秀的兒子,同時也是真田幸隆最重要的孫子,可以說是真田家的未來欽定的家主。
但是被武田信玄看中然後要走了,直接安排了類似影衛的事情,然後便出現了現在的局麵,所以真田昌幸覺得真田幸村的死一半是因為大秦,另一半則是因為武田信玄了。
以真田幸村的能力,就是統率大軍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被安排了一個隻要是親信或死士就可以辦的事情,完全就是大材小用。
若是真田幸村統軍的話,或許就不會戰死了,真田家的地位也是可以增長很多。
“父親心中應該清楚,那武田信玄讓幸村去做這個事就是為了壓製我們真田家的成長,可以說真田家已經隱隱威脅到了武田家的地位。”真田昌幸說道。
“父親啊,不能在猶豫了,在出發之前必須商定清楚,然後便不可再反悔了,要不然真田家將滅。”真田信綱說道。
“父親!”真田昌輝和真田信尹也都覺得大哥和三弟的話有道理,而且他們也想當家做主,不想繼續做家臣了。
家臣的生死就是家主一句話的事情,哪怕家臣背後的家族再強也都是一樣的。
“也罷,那就這樣做吧,老三此事交給你來謀劃了,我們都聽你的。”真田幸隆說道。
“多謝父親信任!”真田昌幸笑道。
真田昌幸覺得這一次絕對可以給兒子報仇了,大秦要滅,武田家也要滅。
.......
(可直接手動去看下一章)
係統掃描自動存檔。
“叮咚,掃描完畢!
福原貞俊。
武力值:96點。
統帥值:84點。
智力值:80點。
政治值:65點。”
福原貞俊(永正9年或永正16年-文祿2年8月十日,即1512年或1519年-1593年9月5日),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毛利氏家臣。安藝福原氏11代當主。毛利氏宿老福原廣俊的嫡男。
福原貞俊隨軍參與了發生於弘治元年(1555年)的嚴島之戰及後來一連串戰役,包括毛利氏徹底吞並大內氏領地的防長經略、包圍長門且山城、逼使大內義長及大內氏重臣內藤隆世自盡。
永祿10年(1567年)毛利氏出兵伊予國援助河野氏、以及永祿12年(1569年)大內輝弘之亂,福原貞俊均擔當顯著、主力的角色。
毛利元就逝世之後,身為家老的福原貞俊輔助毛利輝元,與另外三位毛利氏重臣: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合稱「毛利四人眾」。
貞俊的主要任務為協助小早川隆景統製山陽道的政治和軍事要務。
天正12年(1584年),以高齡為由隱居。以後,福原氏的子孫在江戶時代一直擔任長州藩毛利氏的一門家老而受到重用。值得一提的是,福原氏的家族曆史上,廣俊、貞俊、元俊等名字被很多當主重覆使用。
“叮咚,掃描完畢!
口羽通良。
武力值:97點。
統帥值:84點。
智力值:95點。
政治值:94點。”
口羽通良(1513年(永正10年)-1582年8月16日(天正10年7月28日)),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毛利氏家臣。血統屬於大江係毛利氏的旁支阪氏分支誌道氏。
毛利氏重臣。誌道元良的次子,誌道廣良的弟弟(也有說法指口羽通良是誌道廣良之子)。嫡子口羽春良。受領名是刑部少輔,下野守。
因為以石見國邑智郡口羽作為領地,所以改為口羽姓。一向侍奉主家的毛利元就,並輔助元就次子吉川元春管治從尼子氏奪得的出雲。
元就死後輔助毛利輝元,與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福原貞俊合稱為毛利四人眾。毛利家臣中以行政手腕出色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