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郭奕的小心思(3 / 3)

稱霸一時的第五代小太郎,也於1603年被處刑,風魔一族於是滅絕了。

日本戰國時代的忍者中,赫赫有名的三位是:風魔小太郎、果心居士、加藤段藏。

果心居士與加藤段藏,主要以其精湛忍術聞名後世;但是史實或是野史記錄中,卻完全沒有留下風魔小太郎自身會耍弄幻術、忍術之說。

由此看來,他應該是戰國大名(諸侯)之一北條軍團的傭兵隊長。

「風魔小太郎」(Hu-ma Kotarou)是世襲稱呼,青史名留的是第五代小太郎。

戰記《北條五代記》中,有一段描述風魔容貌的記錄:「身高二公尺以上,手足銅筋鐵骨,周身肉瘤累累,努睛突眼,黑髭下口似血盆,有四根獠牙。貌如南極仙翁,鼻如懸膽。音聲如鍾,可傳達至五公裏方圓之外;壓低聲音時,低啞裂帛。」

形容得好象是妖怪一般。不過,此記述卻令後人猜測風魔一族祖先可能不是日本人。

最有力的說法是,他們很可能是俄國哥薩克騎兵隊民族譜係,於古代伴隨馬匹渡海過來,集體定居在神奈川縣小田原西方金時山中的風間穀,也正是「箱根道」(古道)要隘附近。

由於騎馬技術出類拔萃,北條早雲(後北條第一代)便將他們一族二百多人編入北條軍團之內。

第五代小太郎的主君是第三代小田原城主北條氏康,氏康生前似乎與小太郎有過口頭約定,說好日後將提拔風魔一族為家臣。

事實上,北條家臣中有威權勢力的武將,都是早期臣服於初代城主早雲膝下的海盜。

小太郎渴望自山寇身份晉級為武士身份,也是人之常情,當然會拚生盡死地編練手下。

沒想到氏康於57歲早逝,小太郎隻能苦笑著自我安慰說:「上了氏康公的大當了!」那以後,他便不再冀望能夠飛黃騰達,轉臉將人生喜悅寄情在指揮行動如疾風迅雷般部隊之上。

主君換成第四代氏政、第五代氏直時,小太郎依舊為北條家東討西征。我想,這時,他的目的很可能已經不再是「盡忠」,而是每次奇襲、夜襲成功之後的快感吧。

風魔一族最大的戰績是1581年的「浮島之原戰役」。

當時,武田信玄的兒子勝賴,勢力已經日薄西山,為了起死回生,率領大軍布陣在伊豆浮島之原上(靜岡縣東部);北條氏直則布陣在初音之原上,雙方隔著一道黃瀨川(現靜岡縣沼津市狩野川)。

話說回來,當時武士們逢野戰時,最討厭雨天。

一下雨,綁在小腿甲胄上的布條會吸水,加重重量。

身上的甲胄內部皮製品,也會因汗水、雨水交加,而發出一股衝鼻惡臭。等天氣放晴曬這些甲胄時,一些皮製品都會收縮變形。

如果接連幾日都是雨天,不但身上甲胄濕潮不堪,刀、箭、長矛等鐵製品,也會生鏽。

火藥更是派不上用場,火繩槍全部作廢。總之,武士們野戰時,非常嫌棄雨天。實際作戰時,也通常是下馬徒步,手持武器與敵方短兵相接。

風魔一族的作戰方式,卻是晴、雨通通包辦。而且是全體部隊騎在馬上,一窩蜂衝進敵方陣地,進行搶掠。食糧、武器、馬匹、人……什麼都搶。

撤退時一定在敵方陣地中放火。搶奪馬匹時,人緊貼在馬的側腹,敵方看不到馬背上有人,也就無法做出射箭等攻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