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五大抗倭名將(2 / 2)

1583年,鄧子龍以武靖參將奉命移鎮永昌(今保山)而任金騰參將,於姚關攀枝花大戰破敵,以功升副總兵官。不久,因所部姚安、騰衝營兵爭鬥及姚兵索餉嘩變,被追責革職。

1590年,鄧子龍以平定新化州(今新平)丁苴,白改兩寨發動的彝族起事有功複職。

1592年,先後擊退緬軍入侵孟養(今緬甸克欽邦孟養)、蠻莫(今緬甸八莫附近)、孟密(今緬甸撣邦西北)等地,以功升總兵官,但又被劾罷官。

1598年,鄧子龍參加萬曆朝鮮戰爭,與敵交戰釜山南海,英勇殉職。

“叮咚,消耗橙色召喚卡進行召喚......側重統帥值.......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明朝抗倭名將譚綸。”

“譚綸。

武力值:98點。

統帥值:98點。

智力值:93點。

政治值:86點。

植入身份為:大秦水師的將領,現正跟著周瑜去討伐倭國。”

譚綸,曆任南京禮部主事、兵部主事、南京兵部員外郎、郎中等職。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出任台州知府。他在當地招募鄉勇,練兵抵禦倭寇,後任浙江海道副使,殲倭於馬岡、何家磺、桃渚、海門、新河、南灣諸處。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撫,指揮戚繼光、劉顯、俞大猷等取得平海衛大捷,不久後與戚繼光大破倭寇於仙遊城下,徹底平息福建倭患。

後改巡撫四川,又調為兩廣總督,隆慶二年(1568年),奉調北上,任薊遼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明神宗即位後,官至協理戎政、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譚綸領軍三十年,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戚繼光,俞大猷,李如鬆,鄧子龍,譚綸五大抗倭名將啊,倭國但凡還能存活,朕的名字就可以倒過來寫了。”王晨笑道。

而且周瑜手底下還有韓世忠、劉仁軌、沈葆楨、甘寧、劉綎、趙凡、太史慈、周泰等大將,再配上強大的精銳戚家軍,可以說是非常強大了。

雖然王晨也不知道現在倭國都有什麼猛人在,但是武力方麵應該是比不過冉閔的吧,統帥方麵還有周瑜、戚繼光、韓世忠、李如鬆等人在,誰能夠比得了呢。

剩下的神兵和神駒召喚卡,王晨也全部都用了,神兵分別召喚出了破倭槍、定倭槍以及霸海槍,神駒則是三匹汗血寶馬。

王晨看著植入的內容也是笑了,正好是李如鬆、鄧子龍和譚綸的武器及坐騎,可以說是直接全部拉滿了。

“倭國那邊都安排好了,朕回去後真的是可以好好休息了,這當個太上皇似乎也不錯啊。”王晨笑道。

自己的太子可以發兵攻打倭國,說明已經成長起來了,完全可以接替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