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試(1 / 3)

????春。花開,風拂,人遊。

????江月市北效有三山,三山環抱一湖,倒似九寨溝一般的形狀,隻是山矮湖小,少了那種氣勢和幽美。不過正值佳季,氣候宜人,這片自然的山水倒也是江月市及鄰近小城的人們的閑遊勝地。

????這日正值周六,晴,有雲。這江月市北效的三山一湖還是來了為數不少的遊人。在湖邊亦有十多名垂釣者,各守一處,靜候魚音。

????在兩山所夾的狹口中,湖麵較險,一般遊人或釣者均不會去。但現在卻有兩個年青人相隔十米左右各自坐在湖麵凸起的青石上,揮杆垂釣。這兩個年青人來得非常早,八點不到時分劉姓老漢最早來此,已看到這兩個年輕人坐那裏垂釣了。現在時近晌午,劉姓老漢已滿載收杆,仍見這兩個年青人如兩個頑石,幾乎未曾動過。劉老漢早就注意他們了,眼見他們至少坐了近四個小時,好像約好的,大約每隔半小時,兩人一起收杆,上餌,再揮線垂杆。然後就一直不動。如此反複,行動絕對不像一般釣魚的人。其他一些釣者或遊人,有瞥眼瞧見他倆的,也都會好奇嘖聲,視為奇特。不過這兩年青人身處夾口處,兩邊有山木亂石遮擋,若非細心的人,也難以發現。

????現在劉老漢收拾停當,好奇心下,不由向那兩人所處走去。隻是靠近他倆約二十米處,遇有一枯木擋路,獨留近湖邊岩的不足三寸寬的幾塊碎石可通行。其難度真不亞於體操中的平衡木。若是身手靈巧的人,也要全神貫注,才能行過這兩米多長的湖邊碎石路。這也是眾多遊客釣者極少有往內玩釣的原因。

????劉老漢一手提魚簍,一手持釣杆,也就消了過去的念頭。但憑著這幾十年的老釣者的習慣,他順眼瞧了下就近他的那位年青人的釣杆下的浮子。這一瞧下,他不由張大嘴巴。那青年手持的釣杆比一般老釣者所用的還要粗長,往老漢方向伸來,離老漢眼目不過十多米的距離,老漢看得清楚。這青年所用的釣線是淡藍色尼龍繩。這般釣法多是在大海裏釣數十斤上百斤的大魚才用。而且這青年手持釣杆如此長時間,手裏這份腕力,可著實是驚人的。但實際上令老漢驚訝的是他看到那浮子猛上浮出,繼而猛下,就在老漢欲回走時,那杆頭已被上鉤的魚拉得如滿弓欲斷一般。而那青年顯然不是行家,隻是憑著腕力在和上鉤的魚對恃。憑劉老漢的經驗,這條魚少說也有三十多斤,算是條上手貨了。

????這還了得。劉老漢忙大呼:“鬆勁,放線。”

????那青年似乎並未聽見,仍舊憑手力穩住魚杆。而離那青年遠些的另一年青人,也是頭也不轉的隻顧著自己那一動不動的魚杆。

????劉老漢顧不得其他,就地放下手頭東西,急步要跨過碎石路過去幫忙。這劉老漢原是市裏的一個高官,退閑後喜弄些花鳥蟲魚,也很是注意鍛煉身體。所以他心想空手走這小段險路應該沒有問題。但他忘了心不能二用,尤其像他這上了些年紀的老人。他心在那上鉤的魚上,腳下又欲急趕而過,所謂欲速則不達。劉老漢行至碎石路的一半,腳下一滑,人往右斜倒而下。這右邊,卻正是那碧波蕩漾的湖水。

????其時已是正午,一個下山近湖的少女眼尖,看到老漢落水,叫道:“有人落水啦,快救人哪。”

????老漢顯然不識水性,再說四月天的水涼也一定凍著了他。那較遠處的年青人原是頭也不抬地,就在老漢落水,那少女話音還沒落完同時,極迅速地脫下外套和鞋,一個猛子紮了過來。與此同時,另一個原本和魚對恃的青年,也看到此情,一邊大聲道:“天涯,快救人。”一邊快步向老漢落水處沿岸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