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曦白,太陽快要升起來了。

隨著一縷明亮的光線從窗簾縫隙中透出來,李沛睜開了眼睛。身邊溫熱的床鋪提醒著佳人剛剛起床不久……

看著透過縫隙的陽光裏飛舞的塵埃,大量信息湧入李沛的腦海……

李沛,不,準確地說應該叫彭懿,實際上是南宋末年滇省人,4歲時機緣巧合被高人收養並傳以大道,在滇省百萬大山中修行,不知世間年月。

第一次隨師父出山的時候,已到明朝,正值英宗“土木堡”之變,四百多歲的彭懿接到的第一個來自師父的考驗就是守住瓦剌大舉圍攻的北京城。

於是,臨危受命於景帝的兵部尚書於謙身邊出現了一個神機妙算的謀士……

不到十萬的守備軍扛住了來勢洶洶的瓦剌大軍,瓦剌首領被不明高手於陣中斬首,軍心大亂,旋即撤軍,來去匆匆,這是連當時的朝臣都未敢想象的事情。

事了拂衣去,北京保衛成功,彭懿打算離開,沒想到師傅卻拉著彭懿在京郊的道觀做起了掛名道君。

眼見著英宗歸朝,眼見著景帝被軟禁,眼見著於謙冤死,眼見著於家滿門抄斬無一絲餘財……

想起師父說的方外之人要靜氣,對世間諸事隻可順勢不可強直,歎了一口氣,彭懿摸摸身邊小道童的頭,繼續教導其詩文兵法……這些都是從錦衣衛庫房中“拿回來”的,要物歸原主啊。

25年後,於謙沉冤得雪,孝宗追贈其為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湣,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

於謙幼孫於煌之在為祖父洗冤的多方奔走中逐漸被眾人所知,慢慢進入高官顯宦視線之後,於煌之的文武才能使人驚歎,一些老人連道恍若於老大人再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於煌之走上仕途,並漸漸進入政治中心。

等大家回過神來細細打聽,當初以金蟬脫殼之計救出於煌之並養育教導20年的京郊小觀已是人去樓空,世間僅餘“璿彝道君”一號。

隨著修煉境界的提升,入世出世,出世入世,數百年的時間過去了,等彭懿再次出山之時,離大圓滿僅差一步……

這一步卡了彭懿百餘年,卻卡了彭懿師父一輩子,因壽數已到,彭懿師父在清軍入關之時羽化。

正因為彭懿師父的羽化造成了中原修真界的哄亂,巨擘的逝去讓中原群龍無首,才使得清軍在江南敢做下彌天慘劇……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幾個能掐算天機的老鬼們的登門拜訪,彭懿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師父竟如此厲害,難怪隨時神龍見首不見尾,一不留神師父就不見了。

奇怪的是師父讓自己不要和紅塵牽扯過深,但他自己卻不斷地在紅塵裏打滾,不好好修煉,難怪不能精進,以至壽數用盡。

想到這些,彭懿越發認真修煉,三百餘年過去,已到達滿先期,這時候再怎麼修煉都無進宜,彭懿準備入世,看看世事變化,曆練內心,尋找機緣。

出山之後才發現時移勢易,人間已是滄海桑田,百餘年的動亂使得華夏滿目瘡痍,難怪之前閉關的時候總感覺山水之間元力不足,原來是隨著五感靈敏,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整個國家國運龍氣的動蕩。

此時的華夏新立國,經過一係列的動蕩,整個國家進入了大發展大建設時期。按照外麵的年曆,已經是公元1980年,照這麼算下來,彭懿已經一千多歲了,不過在修真界,大概正直壯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