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焚盡天下之道經(1 / 3)

“《史記》為何書?”巴適問道。

張君寶暗道虛偽。

身為帝師,巴適精通漢文,就算不大了解《史記》全部內容,不至於沒聽過《史記》。

“漢代帝王史書。”樊誌應答道。

“可有化胡之說?”巴適又問道。

“貧道剛才已經明言,老子西出函穀,騎青牛西去。”樊誌應愣了一下道。

在他看來巴適有點想要胡攪蠻纏了。

“可有具體提及老子化胡之說?”巴適微微一笑步步急逼道。

這話讓樊誌應一時間無言。

這個時候,有和尚將一本《史記》找來了,雙手恭敬遞給了巴適。

巴適很快便翻到了老子篇部分。

“《史記》記載,老子騎青牛出關,莫知其所終。”巴適淡淡一笑道,“並無樊道長所言,西去化胡之說。”

“西去自然是天竺,有何異議?”樊誌應答道。

聽到這話,巴適哈哈大笑,笑聲好一會兒才止住:“樊道長怕是不知道天下之大吧?西去難道隻有天竺?不妨告訴你,如今西去便是四大汗國,豈能就說是天竺呢?”

“今持論教法,何以攀援前代帝王史書?”忽必烈忽然出聲。

張君寶無奈。

這就是蒙古入主中原,否則就算後世王朝對於前朝史書基本上還是認可,因為都是漢人皇朝。

以往中原大多都是漢人王朝,其中的史書多有詆毀胡人之言,這是忽必烈所不能容忍的。

忽必烈的出聲,讓樊誌應一行臉色煞白。

而巴適卻還未放過他們的意思,繼續說道:“樊道長,天竺亦有《史記》,汝可聞之?”

樊誌應搖頭:“未也。”

“貧僧為汝說,#¥%#¥#%%……¥……%¥……%……%%……#¥%#¥#¥#%#”從巴適口中蹦出了無數怪異的發音。

好一會兒才停下,見眾人一頭霧水的樣子,巴適微笑道:“這是天竺語,貧僧為汝等翻譯,意思為佛祖譴聖者東去……”

大概就是菩薩東去化為老子的說法,這次倒是沒有提及孔子,畢竟他的目標是道家,將儒家拉上豈不是太傻了?

樊誌應想用《史記》為依據來論證道家的起源,巴適卻說天竺也有史記,記載的內容與中原版史記完全不同,並且胡說八道一通,道家這邊全都聽懵了。

辯論瞬間冷場,道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辯論。

畢竟天竺語他們聽不懂,無法分辨真偽。

張君寶心中明鏡似的,巴適明顯瞎扯一通,欺負中原道家不懂天竺那邊的情形。

其實這也正好符合,作為中原本土宗教的道家被佛家看得一清二楚,而道家對佛家很陌生。

佛家知己知彼,自然占上風。

道家這邊當然知道巴適亂講,可他們沒有證據去反駁。

張君寶不由想起了後世影視劇中的鳩摩智了,他在少林看了方丈給他的三本武功經文孤本,硬是靠著驚人的記憶,將內容翻譯成梵文,然後再翻譯回漢話。

說天竺早有此佛經。

這點和巴適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的無恥。

其實這也是巴適仗著忽必烈的支持才會這麼做,否則這些豈不是欺君?

道家這邊可能不懂天竺語,可這裏還有不少外來的和尚,他們不可能不懂。

說白了,還是這個朝代特殊啊。

“請問老子所著經文除《道德經》外還有什麼?”巴適又問道。

“無。”道家這邊回答。

“那麼《道德經》中老子可曾提及化胡之事?”

“不曾。”

麵對巴適的步步緊逼,道家這邊隻能被動回答。

“還有,據貧僧所知,汝等口中的老子並未成仙,而是死於漢地。”巴適忽然語出驚人。喵喵尒説

“休得胡言。”魏誌陽勃然大伯,“我家老祖豈容你詆毀?”

道家這邊義憤填膺,怒視相向。

自己這邊已經是一退再退了,沒想到巴適用心如此歹毒,竟然開始詆毀道祖。

魏誌陽繼續說道:“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更追加封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曆代皇帝都尊道祖為仙。”

他這話讓忽必烈不悅了:“教法辯論,勿用前朝皇帝奉敕。”

一口一個前朝皇帝,將他當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