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
風雨如晦,波濤如怒。
天色才剛蒙蒙亮,一支看起來風塵仆仆,卻有足足上百位【道兵】護衛的車隊,便頂著風雨緩緩駛進城中。
觀其白虎旗、虎頭盔、虎頭刀、虎紋罩甲...這分明便是一支大炎道兵三十六營中的【白虎銳士】。
需知大炎【道兵】編製以12人為一隊,3隊為一旗,3旗為1局,每局官兵共112人,【白虎銳士】全營也不過隻有三千餘人。
即使是堂堂洛陽王,在明麵上配置的【道兵】也隻有一旗三十六員而已。
由此便可想而知,這車中坐著的會是何等人物!
而統帥著這一局一百餘位白虎銳士的【道將】,竟然還是一位約莫二十四五歲的女將。
身材頎長英姿颯爽,騎在毛色雪白的高頭大馬之上,身披明光燦燦的山文甲,背後一道猩紅的披風烈烈作響。
一頭烏亮的長發隻是用銀冠高高束成一道馬尾,一身冷冽的氣質讓人不由忽視了她簡直男女通殺的俊美臉蛋。
特別是雙目中透出的銳利鋒芒,似乎能刺痛旁人的眼睛。
明顯境界極高,就連風雨都不由避開她的所在,沒有打濕她身上的一個衣角。
女將策馬來到馬車的近旁,對車中之人輕聲請示道:
“冬官大人,宋知府剛剛派人來請,想要邀您去府衙一敘,為您接風洗塵,您看?”
即使是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女將軍,在麵對車中之人的時候,依舊不由自主壓低了聲音,可見尊崇。
馬車中傳出一個蒼老的聲音:
“聶將軍,不必理會他們,我們身負皇命,責任重大,直接去城隍廟。”
“是,大人!”
聶姓女將點頭應命,以她的性格本來也不耐和那些肥頭大耳的官員虛與委蛇。
隻是這一次充當著欽天監“五官靈台郎”中冬官的護衛,才不得不與地方官打交道而已。
顯而易見。
盯上洛陽這個“寸口脈”的可不僅僅是那些窺伺著王朝的邪魔外道。
朝廷內部的有識之士,也同樣迫切地想給這個延續了快三百年的王朝把把脈。
像朱風憲那樣持身以正、秉心以公的人還有許多許多,都在期盼著這個王朝能回光返照,乃至起死回生。
今日來到洛陽城的冬官也是其中之一。
欽天監官製中,設監正一人,兼大祭酒,正二品,與六部主官同級。
設五官靈台郎共五人,正三品,與六部侍郎及禦龍直大都尉同級。
此五官,並非“陰山道”中的陰官,而是春、夏、中、秋、冬這五官的簡稱。
他們負責維護“龍氣法禁”,掌推曆法,定四時,占定吉凶。
也正是因為“龍氣法禁”乃國家的根基之一,主掌此事的欽天監級別也遠超凡俗王朝,影響力極強。
這才引得城中的一群大老爺們才爭相巴結。
片刻之後。
聶紅纓率隊將這位為大炎嘔心瀝血了一輩子的冬官,安置到了作為龍氣樞紐的城隍廟,又驅走了那些不死心的官員們。
看著白茫茫的雨幕,不由在心底幽幽歎了一口氣:
“可惜你們這媚眼是拋錯了地方。
冬官大人此行來到洛陽城,卻是根本就沒有打算再...活著回去啊。
雖千萬人吾往矣!
以凡人之身推演一朝國運,曆朝曆代又有哪一個得到了好下場...”
哪怕王朝龍氣已經衰弱到了極致,但是一介凡人膽敢窺探社稷神器,又怎麼可能不付出慘痛的代價?
那些邪魔外道是這樣,懷著破釜沉舟,九死無悔之心來此的冬官同樣也是這樣。
就連聶紅纓帶領這一局【道兵】隨行來此的目的,也不止是為了保證冬官的安全。
更是為了要將他推算出來的“國運”順利送回京城。
雖然另外還有三位五官靈台郎去了其他重要的龍氣節點,但位於洛陽的冬官無疑任務最為艱巨。
所有【白虎銳士】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此行即使是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國朝養士兩百載,仗義死節正在今朝!”
女將軍白皙纖長的手掌,驟然握緊了腰間的虎頭刀。
正在這時,一道像牆一般的黑影忽然籠罩了她,隨即一個暴跳如雷的怒吼聲,在她耳邊轟然炸響:
“聶紅纓——!!!
你怎麼能跑到這種地方來?難道不知道洛陽城如今暗地裏已經亂到了何種地步嗎?!”
女將軍抬起頭來,看著眼前那頭身穿【虯虎】官袍的黝黑“熊羆”。
氣質冷冽的臉上,不由綻開了一個美到有些讓人晃眼的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