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峰提出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暢通線上投訴路徑,形成閉環管理,確保市場主體“隻進一扇門”就能實現問題的投訴、處理、反饋。
要求中心探索實施投訴保密製度、商會或行業協會代為投訴製度、聯席會議工作機製等製度機製,讓市場主體主動打消顧慮、大膽投訴。
在後來張東峰的暗訪中,某個民營企業主深有感觸地說道:“這個中心的成立,對我們市場主體來說,是一件大實事、大好事,相當於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娘家’。對許多部門工作人員具有很大的威攝力。”
還有企業主接話道:“真沒想到,這麼多問題一下子得到了及時解決並反饋,這個中心能進行有力監督和溝通協調。”
原來,前不久,龍觀市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認真督辦投訴件,成功為一批新舊渣土運輸企業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了“煩心事”。
因建築運輸車輛車型長度標準、車載定位設備裝置條件等限製,導致3000多輛大型渣土運輸車輛無法正常運營,於是包括清平建設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數十家渣土車企業多次向中心反映情況。
中心受理後,及時整合梳理投訴內容,第一時間移送相關職能部門,同時積極組織爭議雙方進行溝通協調,最終找到了既能讓渣土運輸車輛順利運營又不違反相關規定標準的解決路徑,成功將所有投訴難題一一化解。
張東峰心裏其實覺得有些無奈,許多部門工作人員理應履行自己職責,但偏偏有些人違法亂紀,為了營造良好的經商環境,他不得不增設一個新的機構來進行威攝和製衡。
龍華集團是一家龍觀本地房地產企業。
三年前起開始開發龍江華府項目,今年被爆資金鏈斷裂,項目開始停工,樓房開始爛尾。
張東峰剛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裏大吃一驚,要知道龍江華府項目曾經在龍觀樓市轟動一時。
三年前開盤時,為該項目營銷造勢時曾舉辦了一個包含十幾輛頂級豪車、總價值上億的豪車展轟動整個龍觀市。
在樓盤銷售時還推出一個價值上億的賣房套餐,包含一幢450平方米的大平層、一輛12米加長版勞斯萊斯、愛馬仕全球限量鉑金包、頂級翡翠及國外包機雙人遊。
在強力營銷下,這個樓盤被炒作成為龍觀市最頂級項目,高層住宅很快售罄,小高層、多層也賣出了一大半。
龍華集團董事長陳武是龍觀市隱形首富,陳小林三年前從父親那裏繼承家業。
他在豪車圈大名鼎鼎,曾在一天之內更換了6輛頂級座駕。
張東峰和謝靈清等人來到龍江華府售樓處,這裏現在圍著很多購房戶,他們強烈要求開發商積極複工,及時交付房產,同時也對張東峰等人提出訴求。
“為了幫我緩解還貸的壓力,父母賣掉了手中唯一的一套房子。”在現場的黃先生哽咽著對張東峰說道:“領導,我爸媽賣房的合同,被我放在了床頭,這是我一輩子的痛。”
黃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龍觀人。三年前,他掏空了“六個錢包”購買了龍江華府項目的兩處房產。一套是自住房,一套是準備用於出租的臨街商鋪。
購房之後,這個風光一時的樓盤就在黃先生的眼皮子底下一次次停工並延期交付,最終陷入爛尾的尷尬境地。
“我真的感覺愧對家人。購買龍江華府的房子和商鋪是我一輩子的痛。”黃先生說,他本想著“以房養房”,用商鋪的租金來平衡貸款,沒想到樓盤一次次停工,陷入爛尾,他的生活因此被完全打亂。
黃先生跟張東峰反映,他現在每個月需要還銀行貸款近兩萬元,為了緩解壓力,他的父母賣掉了手中唯一的一套房子。
入住新房依然遙不可及,他們一家四口和父母隻能擠在一套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裏。
三年前,黃先生還不到三十歲,大兒子剛滿二歲。
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也為了方便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他們夫妻二人決定新購置一套房產,麵積要大一點、環境要好一點。
幾經考察,黃先生相中了龍江華府這個項目。
“雖然壓力很大,也掏空了自己和父母的積蓄,但買房子畢竟是一輩子的事。第一次進入樣板間的時候,我腦海裏就已經浮現出未來夢想中生活的樣子,還有孩子們嬉笑打鬧的場景。當時正打算要二孩。”回憶起買房時的場景,黃先生忘不了當時的歡喜和憧憬。
按照雙方約定,黃先生購買的兩處房產,均將於今年上半年交付。
日子一天天流逝,到了去年年底的時候,沒事就去工地轉一圈的黃先生突然發覺“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