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之後也是純孝,尊封生母皇貴妃元春為皇太後,移居壽康宮,分封先皇後宮眾位妃嬪為太妃,貴太妃,移居壽康宮後殿,效仿先皇,施恩於各位親兄弟,原弘晝在雍正十一年被冊封為和碩和親王,如今新皇恩賞冊封為鐵帽子親王,並掌管內務府和禦書房事物,而一母同胞的最小的九弟和十弟分別冊封為端親王,睿親王,加恩端親王嫡長子和睿親王嫡長子分別為貝勒。

至於六弟和八弟分別冊封為親王,允許爵位在郡王之上的兄弟可以接太妃出宮團聚。

而肅貴妃所生的十一皇子,到底先於先皇逝去,死於雍正十二年,不過好歹留了一子在世,新皇降恩於侄子,格外開恩,分封其為郡王,至於三皇子,雍正十年失恩寵於先皇,被降了爵位,軟禁在王府裏,最終於雍正十五年鬱鬱而終,隻餘一子在世,也在雍正二十年不幸病逝,並無子嗣留下,三皇子一脈傳承斷絕,新皇感念多年兄弟之情,追封三皇子為安親王,並將和親王的嫡次子過繼給安親王,將來繼承安親王的爵位。

新皇為表對先皇的敬重,率先帶領朝臣守孝三年,三年一過,新皇還沒有要選秀的意思,就是不理宮務的太後娘娘也是要勸說新皇雨露均沾,廣開選秀的,隻元春其實並不想為難皇上,隻皇家宗室裏的老福晉免不了要進宮嘮叨幾句的。

正好今日皇上過來請安,元春也是提了幾句,“如今孝期已過,後宮妃嬪凋零,皇上可有意願開一次選秀,三年一過,也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秀女年齡耽擱了的,內務府和禮部那邊也該是遞了章程的,就是皇家宗室裏的老福晉也是有進宮暗示過的了。”

皇上也算頗為勤勉,自然是不在意這些小事的,“大概也是有提到的,隻是朕沒有注意到,倒是讓皇額娘擔憂了,那些老福晉也是多嘴多舌的,等回頭朕將此事交給內務府和禮部,讓皇後主持選秀就是了。”

“你自己心裏有數就好,這事交給皇後主持,我也是放心的,知道你不耐煩這些事情,隻後宮妃嬪也僅僅才不到十人,還都是往年的老人,皇上子嗣確實是少了些,還是要進些新人才好,皇上若是耐煩看,到時候讓皇後擬個單子,皇上到時候直接挑選合適的就是,說起來今年參加選秀的也有烏拉那拉氏家族的格格,想一想先皇後竟然已經去了十多年了,現在每每想起以前的事情來,還能記得她的音容,到底先皇後對你也算好的,少不得要照顧一下烏拉那拉氏的格格。”

“皇額娘放心,朕知道了會吩咐皇後多照顧一些的。”皇上也是看在烏拉那拉氏頗為安分的份上,這才答應下來的。此次選秀,元春和皇後也是有意挑選一些滿蒙貴女入宮為妃,而原本四皇子後院是沒有烏拉那拉氏,這一次經過考察,到底是打算給烏拉那拉氏一族恩典,讓烏拉那拉氏家族再出一次宮妃。

除了烏拉那拉氏之外,還要留其他人,需要好好挑選,錦繡也是跟著元春很多年原也是嫁出去的,不過錦繡命不好,丈夫出意外死了,她又沒有生下個孩子來,元春憐惜她,又召她進宮裏來做個管事姑姑,陪著她了。

這次元春也是費心,隻秀女們容貌上出不了什麼差錯,且也想挑選一些秀美的女子留下,隻看到這個出自賈佳氏的格格,還有些疑惑,錦繡倒是知道,“這個秀女原賈家的姑娘,不過因著皇上抬旗的事情,倒是成了賈佳氏,太後娘娘可是要宣見?”

元春皺了皺眉頭,原也是她發了話的,這幾代是不允許賈家女進宮為妃的,畢竟血緣關係太近了,原還以為榮國府和一等將軍府那邊是陽奉陰違呢,元春到底還是想著先宣見了解一下再說,“抽空召見她過來吧,別太聲張了。”

之後太後也是夾帶著召見了幾位,其中就有這位賈佳氏,“臣女給太後娘娘請安,近幾年臣女侍奉在姑祖母身邊,經常聽姑祖母提起以前的事情,姑祖母也十分榮幸當初能和太後一起選秀,伺候太後一段日子呢,姑祖母還十分珍惜太後娘娘當年給的那些首飾,說好了,等臣女出嫁的時候要給臣女,說是能傳承太後娘娘賜下的福氣呢。”

元春倒是不太記得給了些什麼,那個時候她也是謹慎行事,多是裝病避讓,就是添妝大概也是當時的王夫人準備的吧,不過那份賈芳給予的體貼,元春還尤為記得,“難為她這麼珍惜,這麼多年過去,隻怕樣式都過時了的,你姑祖母身體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