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婷婷從來都不認為妹妹是自己累贅,可是同學,朋友那些異樣的眼神以及明目張膽的竊竊私語與孤立,讓婷婷十分難受。她從不因自己有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兄弟姐妹而感到自卑,但是和麗麗形影不離,且有著一模一樣容貌的婷婷很容易被別人認為也是一名潛在的精神病患者。連婷婷自己都忍不住自嘲,說不準什麼時候他就會變成家裏的第二個精神病。
婷婷的這些話,在譚春芳和穆德華聽來隻是小孩兒吃醋的一種表現而已,他們常常給大女兒鼓勁兒,隻要治好妹妹的病,一家人就可以恢複正常的生活。那時候,婷婷不僅可以重新擁有屬於她的房間,而且還可以學自己熱愛的繪畫。爸媽這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盼著麗麗可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婷婷深知自己與麗麗不一樣,這個孩子心裏苦呀,越是聰明的人,身上的擔子重。婷婷曾跟我說,多希望生病的人是她,這樣就可以享受爸媽對她的關愛了。這孩子還是年紀小,比較單純。世界上哪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呢?隻不過那兩口子已已經被麗麗的事情忙昏頭了,根本無暇照料她,更何況婷婷是個懂事的孩子,從小就是這樣,她爸媽對他格外放心,所以才形成惡性循環。”
大女兒越懂事,穆德華對她越放心,對她的關心也越來越少。少女懷揣著別扭的小心思,一天一天的長大了。
某天譚春芳驚訝的發現大女兒有著驚人的繪畫天賦,她驚喜異常,手舞足蹈的向丈夫展示女兒的畫。兩口子為女兒的進步而開心,這是他們生活中難得的快樂時光。可是很快,興奮勁兒過去以後,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爬上了全家人的脊背。
普通家庭想要培養一個走藝術道路的孩子,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都要比那些有錢人家更多。可是,譚春芳和穆德華為了小女兒的病已經變賣家產,哪裏拿的出錢來培養穆婷婷?
也許是看出父母的窘迫,也許是女兒到了青春期想法很多,總之穆婷婷表示她對繪畫隻是一時的喜愛。當她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之後,就不再喜歡畫畫了,她更期盼成為一名修理工,這樣就可以賺錢,為父母分擔壓力。
聽到女兒的話,譚春芳鬆了口氣,隻當穆婷婷是在開玩笑,這個小插曲很快被夫妻二人拋之腦後。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穆婷婷撕毀了自己的畫稿,小心翼翼的藏好了夢想。
“唉,這孩子真是可憐呀!有幾次我遇見她在垃圾堆裏撿別人不要的畫筆。被我撞見以後婷婷有些不好意思,這個歲數的小孩兒臉皮薄得很,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舍,我一個老頭子又沒什麼能耐,隻能去美術學院附近的垃圾桶裏給她多撿一些畫板顏料,反正我是個老頭,臉皮厚的很,這大半輩子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總好過穆婷婷跑頭露麵。”
麗麗生病以後,婷婷對學習的心思也越來越淡,她爸媽不想女兒就這樣荒廢時間,將她送到了春風女子職業技術學院。他們希望女兒可以學個養家糊口的手藝,這樣,以後進入社會,兩口子也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