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意外所得(1 / 2)

在知道王晨寧和鄭曉含是之江越州人後,李金明似乎更有興趣了。

他問王晨寧,對之江省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有什麼看法。

“這兩年,我正在做一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查,過去這段時間主要調查的是東北及華北地區的情況。接下來,我準備調查南方的情況。之所以把調查南方的縣域經濟發展情況放在後麵,是因為南方的情況更複雜,而且非常有特色,要花很多時間去了解,要摸清楚具體情況,需要花很多時間,不像東北、華北那麼簡單。”

“我們是越州人,我奶奶是隔壁的義烏人,這兩個地方的縣域經濟發展的很好,也很有特色!”聊起這些事情,王晨寧也有興趣了,“這兩個地方,有一個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市場貿易占比很大。越州的輕紡城,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在整個華夏及至整個世界都有點名聲。

也正是這兩個市場,支撐起這兩個地方經濟的發展。但這兩個地方的市場又各具特色,總的來說,義烏的市場商品種類更多,越州的市場相對單一。這兩個市場的成功,一度催生了全國各地興辦市場熱,很多地方都有掛著這兩個地方名頭的小商品市場,充分說明了這兩地的市場貿易經濟是成功的,不然大家為什麼都想學?

除了市場,之江省其他行業也挺有特色,很多地方都有打著自己烙印的特色,比如東陽的木雕和影視產業、永康的五金、慈溪的小家電、溫州的電器開關等。甚至可以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

李金明臉上露出了讚賞之色,“說的不錯,看來你不隻會讀書,而且身邊的這些事一直在關注。這就是你想學經濟的原因?”

“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吧!”王晨寧沒有否論。

當然,這就是瞎扯談。

他根本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選擇經濟的。

他選擇經濟學是帶著功利上的目的:對基礎課的要求不高,不需要死記硬背很多東西。而且,能與經濟界的人士有接觸——如果他有了點實力,那與他們的接觸就顯得簡單了。

“這些年,東北、華北這邊的經濟發展都不太好,而南方的經濟都各有特色,很有活力。來自南方的經濟界名人也相對較多,”李金明嗬嗬笑道:“或許,下一個經濟界名人就是王晨寧你了!”

“多謝李教授抬愛!”王晨寧道了聲感謝後,再道:“其實南方很多地方二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都挺窮,隻不過他們窮則思變,什麼都會去嚐試,所以才發展的快。

我奶奶說,生我姑姑的時候家裏沒米了,我姑姑出生的第二天,爺爺就把我爸送到外婆家,再向我爸的舅舅借了十幾斤米才挨過去。那時候,想天天吃白米飯也是不可能的,生產隊的時候,分到手的米不夠吃哪!我爸現在一看到蕃薯就想吐,隻因為小時吃的太多。或許你無法想象,但卻是真實。”

李金明點了點頭,但並沒插嘴,而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

“雞毛換糖這個說法,你應該聽到過吧?對,就是義烏人。我奶奶是義烏人,她的幾個弟弟因為家裏窮,都外出雞毛換糖了。

最終,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肯幹,從小生意做起,慢慢改變了生活,現在家裏挺有錢了。和他們一樣的人很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原本的路邊市場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很多人因此完成了財富的積累。其實我最佩服的就是奶奶的那些鄉鄰,以前很窮,現在很多人用富的流油來形容。但身上的錢多後,他們並沒停下,沒有小富即安的想法,而是繼續折騰。”

李金明問王晨寧:“那你覺得,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了,會對傳統的市場貿易造成衝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