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傳言(3 / 3)

眼見薑兆甩袖而去,薑二老爺和薑三老爺終於鬆了口氣,兩人雙手合十,齊齊做了個“老天保佑”狀:萬望河南道那裏的急報是個大事,好叫大哥忙於公事,暫時莫來管他二人的事。

畢竟老娘做的好事還是能瞞一日是一日的好!

……

“去歲那些民間傳言……”那匣子燙手的麻煩在他手上呆了不到一個時辰便上路趕往京城了,崔鐸盤腿坐在一張鋪了羊毛軟毯的席上同一身白慘慘的文吏說話,“你還記得是什麼傳言麼?”

昨兒那夜明珠的事文吏傳了個話,去茅房出了個恭,待到回來才知曉自家大人已經將東西送走了。文吏聞言驚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不解的問崔鐸為何如此做來。

崔鐸昨日並未回答他,今日才把他叫了過來,反問文吏記不記得去歲的民間傳言。

“我昨兒想了一晚上這些事。”崔鐸托著腮幫子,神情嚴肅的說道,“總覺得這匣子是個大麻煩,所以趕緊送走了。”

文吏看著兩隻眼圈烏青的崔鐸,下意識的點了下頭道:“大人眼圈都青了,瞧著確實一晚上沒睡了。”

崔鐸:“……”能別哪壺不開提哪壺麼?

文吏沒有理會崔鐸幽怨的目光,繼續摩挲著下巴開口道:“去歲那些民間傳言似乎是關於陛下的吧!”

說這話時,文吏下意識的看了看屋門:嗯,關的挺嚴實的,可以繼續說下去了。

崔鐸聞言跟著點頭道:“是關於陛下的。”

平心而論,當今陛下自即位之後所行所做皆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來,就算沒有做出什麼秦皇漢武一般的功績,卻也沒犯過什麼大糊塗,在各方麵看起來都是個明君的表率。尤其在陛下之前的可是前朝的那位暴君,有暴君相襯,隻要不犯大錯都是明君了。

天子德行似乎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對,是似乎。

“坐在天子位,萬人之上,自然一舉一動都被人放大了看在眼裏,很容易被人挑刺的。”崔鐸歎了口氣,說道,“暴君的暴斃說不明白啊!”

雖說二十年前的動亂打到最後,大靖要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暴君所在的長安城中還有大量兵馬,那些兵馬世受段氏皇族恩情,是段氏最忠誠的軍隊。

“彼時城中段氏核心兵馬有八萬,”崔鐸手指比了個“八”字,頓了頓,再次開口道,“雖說與彼時陛下的所摔的幾十萬兵馬相差的有點多,可你莫要忘了大多數權貴還在長安城。”

臨到最後關頭,大靖權貴被暴君盡數“軟禁”在宮中,一來是為了防止他們裏應外合,二來……

“這些都是大靖的老牌權貴,數百年的經營早在各處安插了人手,陛下的軍中必然也有那些權貴的人手,若是再加上那些人的人手,拚死一擊,長安城必血流成河。”崔鐸說道,“一個慘勝跑不了。所幸,到最後暴君突然醒悟大開城門迎接,沒有在長安城中動刀,按說這等情形下,陛下該留他一命的。”

事實上陛下確實留了,可在暴君被封王離開長安城的前夜卻突然暴斃,這件事自然被記在陛下的頭上了。

“民間傳言暴君都這樣了,之所以會死是因為暴君手中握有陛下的把柄。”文吏咳了一聲,說道,“我記得最早的傳言是陛下無容人雅量,可去歲不知道為什麼風向突然變了……”

“風向變是因為陛下沒有動那八萬段氏親軍的將領,依舊令他們掌管兵權要職。”崔鐸看了一眼文吏,說道,“去歲的風向就變成了暴君慘死是因為掌握了陛下的把柄,這把柄是……”

文吏聽到這裏眼神一閃,手指沾了沾自己茶盞中沒喝完的茶水,在桌案上寫了兩個字。

手足。

。您提供大神漫漫步歸的獨占金枝卿看月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