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年的努力,終於在各省搭建好了,充足方舟反應爐,這也預示著,國家徹底擺脫能源方麵的困擾。

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太空和神秘的51區。

51區暫時沒有傳回,什麼有效的信息,張凱直接把精力堆積到了,航空母艦上。

隻是航空母艦的製造過程,遠比張凱想象的簡單多了,推進器一直是國家的驕傲,能源因為方舟反應爐的出現,也得到了完美解決。

在大閱兵當天,領袖按下了發射鍵,航空母艦在推進器的推動下,駛離了地球,在經過長達一個月的飛行下,航空母艦最終回到了地球。

在一眾科研人員的檢測下,確認航空母艦沒有問題,在春節過後,航空母艦再次起飛,這次的目的地是月球,順便還帶了幾位宇航員。

這次的登陸,主要是為了探測偵查,順便挑選合適的地基。

下次登陸,就可以建造月球空間站了。

隨著登陸的成功,國民的眼界,已經不再拘束在地球了,隨著空間站的建造越來越快。

每天都會有五艘航空母艦,往返於地球和月球。

航天事業取得的進步,仿佛讓國家各種科研項目點上了加速鍵。

最先取得成果的,就是航空的老表航天了,竟然研製出了最先進的六代機,取名鳳凰。

張凱多年來,設立的保護人才外流的政策,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隨著眾多大學生的成長,漸漸的,原本在公司裏,占據領導地位的科研機器人,正在慢慢的退到二線,讓許多優異的科研人才,坐在與能力相符的位置上。

不單單是為了自己的公司,三維公司,還負責給國家輸送各種科研人才,張凱清楚的知道,這些人才一旦加入國家層麵,終身都有可能隱姓埋名。

所以在做決定之前,張凱會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大家考慮清楚。

不想加入的,張凱不會斥責對方,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那些想加入的,張凱對每個人,寫下保證書,從他們加入國家那一刻起,他們家庭需要的一切,全部由公司包了,全力解決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

正因為有了,這些能幹之才的加入,讓國家在各方麵有了跳躍式的進步。

當月球空間站建起來的那一刻,張凱乘坐航空母艦,登陸了月球,看著眼前高大的月球空間站,張凱為它起名月宮。

月球空間站共分為四個區域,第一個區域是宇航員的工作區,第二個區域是補給區,第三個區域是對接區,第四個區域是接待區。

補給區的作用,是接受來自地球的補給,並且在不久的將來,負責整個太陽係的各方麵補給。

對接區的作用,就是設立在太空中的港口,用於接待來往的航空母艦。

接待區是,主要是接待一些,想來月球遊玩的,當然這方麵還暫時沒有開通。

張凱站在月球上,拿著大型望遠鏡,遙望地球,突然發現了了美利堅等諸多板塊。

張凱突然有了想法,如果在月球上,布置天基武器,效果會怎麼樣呢?

有了想法,張凱就通過空間站的通訊設施,聯絡到了高層,把自己的想法講了一下。

高層沒有表示反對,隱晦的告訴張凱,做的隱秘一點,東西我們可以有,但是不適合我們暴露。

張凱一下子就懂了,直接派了一些科研機器人,去了月球,負責天基武器去了。

待一切安置好,張凱也淡出了科研界,除了偶爾,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其他時間全放在了張爸張媽,還有林爸林媽的身上。

張凱和林穎還有穎兒,回到了北京,跟爸媽們一起住進了福利院,倆人覺得父母的年紀都大了,身邊需要人照顧了,再一個,倆人都特喜歡孩子,跟孩子生活在一起還熱鬧點。

至於係統和娃仔,張凱選擇了傳承,傳給了瞳瞳和倩倩,等瞳瞳倩倩,十八歲的生日那天,係統和娃仔會自激活。

待多年以後,張凱看著孫子孫女,表現出驚世之才的時候,張凱欣慰的笑了,看來係統與娃仔已到賬了。

待張凱和林穎,送別父母以後,便踏上了遊山玩水的生活,累了呢,就去看看兒女們,慢慢的淡出了眾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