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九日,鏡海實驗室。
路遠看了看監控屏幕上的畫麵,那顆人造的太陽依然安靜地燃燒,釋放出來海量的光和熱。
然後被水吸收,沸騰,推動發電輪機組,然後產生電力。
源源不斷的電力正從鏡海實驗室輸送到被冰雪蘇覆蓋的大地上,就在不久之前,路遠剛剛得到消息,如今整個燕京市的最低氣溫擊破了零下二十度。
至於最高氣溫。
這麼大的雪,就不要奢求什麼最高氣溫了。
其實有時候感覺核動力航母什麼的,要比燒氣的,燒油的,燒煤的船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但是事實上,它們可能是同樣的東西。
萬物皆在燒鍋爐。
越大的船,鍋爐就越多。
而現在,鏡海實驗室這裏就有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鍋爐正在燃燒。
“我們的核燃料足夠嗎?”路遠問李庭。
經過了之前的內奸風波,李庭學長終於算是勉強認可了路遠,更重要的是因為,再也不用疑神疑鬼的感覺,真的很好。
“我們的核燃料足夠使用一個月。”李庭開口說道。
到現在為止鏡海實驗室的核聚變裝置已經連續工作了接近48個小時,已經差不多接近並且追平了幾個月前在同樣的地方所創造的紀錄,不過不像核裂變那樣一股腦把鈾棒全插進去然後緩慢調節的方式,核聚變的給料是緩慢的,以此來控製核聚變的速率和進程。
“這麼少?”路遠吃了一驚。
他對這個確實不了解,因為一方麵沒有關注,另一方麵這也算是機密。
“不少了,如果這些核材料一起聚變的話,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大伊萬。”李庭笑了笑說道。
大伊萬是極熊國曾經製造出來的威力最大的氫彈,當量相當於五千萬噸TNT。
雖然在極力掩飾,但是相比於一次完全釋放威力的核武器相比,核電站,無論是核聚變還是核裂變,其所使用的核材料本身,是遠高於核武器的。
就好像一個正常運行一年的核裂變電站,能夠生產出來大概足夠製造五十枚原子彈的核材料,並且隨核電站的規模而波動。
“但這確實很少。”路遠說道。
雖然說這足夠撐過最難熬的這十五天以至於接下來的一個月,但是隻能持續一個月的核材料,說實話是真的很少了。
“因為我們隻是實驗性質。”李庭解釋道:“不要說能夠連續運行一個月,就是十天就值得敲鑼打鼓慶祝了,然後還需要拆開核裝置好好檢查有什麼變化,林林總總可能一個月都沒了。”
路遠點頭,這個他還是理解的。
如果真能夠連續運行十天的話,就能夠對於這個核聚變裝置的極限運行時間有更加精準的把握。
鏡海實驗室本身就會成為一個試驗規範,從而流傳千古。
不過人類可能沒有千古的曆史那麼遠了。
“聽說現在鏡海實驗室正在供給整個燕京城的電力?”路遠繼續問道:“這樣是不是有點草率了?”
“是有點草率,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李庭開口道:“剛開始並網發電的時候,我們負責周邊小城市的供電,因為上次的前車之鑒,害怕再出什麼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