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才會常常願意來這裏,和你們這些年輕人聊聊天,不講實際的理論和細節,隻想給你們心中埋下這樣的種子,讓這條路上後繼有人。”
“而不是說,因為自己看不到希望,所以就不願意在這條路上走去。”
孫浩的演講剛剛停止,下方就響起了空前熱烈的掌聲。
趙君離抬頭看向還站著的路遠:“這教授有點東西了。”
路遠笑了笑,沒有說話。
像這種踏踏實實在實用核物理上奉獻了一生的老科學家,治學做事都是非常嚴謹的,稱得上人民的脊梁的那種。
隻是時運不濟,等到太陽熄滅的時候,真正的核聚變也沒有搞出來,所以前世老師應該是抱憾離世。
是的,假如說核聚變能夠早來不說五年,就算早來兩到三年,在太陽熄滅的災難麵前,人類也不至於會不堪一擊。
孫浩站在講台上,耐心地等待著掌聲停止,然後才開口道:“是的,這條路很難走,我走了大半輩子,還沒有走到頭,但是至少我已經看到了前方的風景,所以,今天我在這裏,不多講道路的艱難,隻展望未來的美好。”
這樣說著,孫浩看了眼還站著的路遠:“路遠同學,你能不能順便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實現核聚變,在前方的是怎樣的前景?”
這個問題就有點大了,並且原本應該是孫浩所要講的方向,但是路遠自己卻依舊毫不怯場,因為這本來也就是他的領域。
畢竟他是孫浩的學生,前世這位導師的理念,都在路遠的耳熟能詳之中。
雖然說前世路遠隻能退而求其次到核裂變的核電站去工作,但是每一個研究實用核物理的科學家,沒有對核聚變不感興趣,不抱憧憬的。
畢竟,能夠將這頂桂冠,這顆明珠摘下來的人,就是人類的又一位普羅米修斯,又一位燧人氏。
“人類將擁有接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路遠開口說道,先給出了論斷:“核聚變的材料幾乎包括鐵元素之前的任何物質,當然,重核聚變的難度比較高,我們暫時可以不做考慮,但是僅僅就依靠氘的輕核聚變,通過從海水中提煉氘元素,一升海水的氘元素其聚變生成的能量相當於三百升的汽油。”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那就是核聚變一旦實現,就等於整個世界的海洋中都流淌著石油,並且其儲量是海水體積的三百倍。”
“不能這麼算。”孫浩打算了路遠的話,不過這個比喻已經讓周圍的人發出了一陣驚駭。
是的,如果人類真的擁有了相當於全世界海洋容量三百倍的汽油能源,那麼何時才能夠將這些能源消耗殆盡?
即使真的到了那一天,人類隻需要再提高核聚變的層次,畢竟氘聚變之後,還有氚和氦,都是非常優質的聚變能源。
以及到最後的話,真的存在隻靠燒石頭的重核聚變,那個時候,就算流浪地球也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核聚變必須可控,必須考慮成本,以及規模不可能做到這樣大。”孫浩糾正了路遠的說法:“但是,從科學的浪漫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浪漫而美好的前景。”
。您提供大神任秋溟的明日未臨任秋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