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劉凱龍回到了出版社。
剛回到辦公室坐了下來,《小說港》編輯李恒走了進來。
“恒叔,找我有什麼事?”平時出版社的員工隻是開會或者周一彙報銷量才會找上劉凱龍,其他時間很少打擾劉凱龍,所以今天見李恒進來才感覺有點奇怪。看來自己這個老板還真是甩手掌櫃的範。
“阿龍,下一期《小說港》發行後你的小說就可以出版第一期實體書了,你看是幾部小說同時發行實體書還是發行其中一兩本?”由於李恒年齡比較大,已經有近五十歲了,而劉凱龍平時待人方麵比較隨和,所以第一批招入出版社的員工在人少的時候都直接稱呼他的名字。
“六部小說分三批次發行吧,每批次發行兩部題材不同的小說,每兩周發行一個批次;畢竟一次發行六部小說,對於銷量的影響太大了,分成三批發行影響會減少很多。”劉凱龍早在成立出版社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
“好的,我明白了。原本我也是這樣考慮的,現在有了你的點頭,那我就先安排下周六發行第一批的兩部小說。隻是不知道你還有沒有什麼要求?”
“沒什麼要求了,你辦事我放心!”劉凱龍對於李恒這麼一個人的印象還是蠻好的,出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劉凱龍對李恒比較放心。“以後我們鳳凰出版社的《小說港》周刊都是你負責,所以你就多用點心,我相信你會把這份周刊辦好的。”
“阿龍,你就放心吧!我幹了二十年編輯,這幾年心雖然淡了下來。但是既然你把一份這麼好的周刊交給我管理,我這老命就交給你了,我不會讓你失望的。”確實,早前施南生把升職的任命書交到自己手上的時候,李恒非常激動。二十年來,從一開始的滿腔熱血,一年一年慢慢地變冷。一個月前由於朋友的介紹,才認識了施南生。李恒知道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了,如果繼續留在原來的公司,頂了天也就是一個副主編,畢竟自己年紀已經上來了。隻是李恒沒有想到的是,才一個月,自己就成為一個主編,能獨自一人管理一份最高銷量的周刊。
“命就不要你的了,你好好替我管理好《小說港》周刊就行了。”
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一,《小說港》一如既往銷售火爆,連同各種紀念品雖然利潤不高,但都賣得紅紅火火的。
這一天還有《動漫港》周刊以及《新聞港》日報同時發行了創刊號。
由於《小說港》的原因,帶動了《動漫港》和《新聞港》的銷售;《動漫港》和《新聞港》第一天都銷售了六千多份。
《動漫港》由於是周刊,所以第一天發行就有六千多份的銷量,那已經可以說是成功了;然而《新聞港》是一份日報,所以六千多的銷量並不算得上是成功。
第二天起,《動漫港》的單日銷量一直保持著六千多份,總銷量開始不斷上升,而《新聞港》由於沒有什麼勁爆的頭條,所以一直都隻有六七千份的銷量,可以說是不死不活的存在。
由於《新聞港》日報是一份以報道事實為依據的新興報紙,所以不能像一些老日報或者八卦日報受歡迎;也不像期刊內容個姓鮮明,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不過不管是劉凱龍還是施南生,或者是《新聞港》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太在意,畢竟一份以事實為依據的新興報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星期五的時候,《動漫港》一舉突破了三萬大關,比之玉郎出版社的銷量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