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改中3(1 / 3)

見熊巧這樣,李明軍有些尷尬。

畢竟打擾別人安靜看書的行為確實不道德。

“為什麼這麼說?”熊巧終究有些好奇的問道。

她沒有讀過書,能看懂紅樓的字還是她弟弟教她的。

可畢竟裏麵太多的曆史典故,隱晦的比喻這些。

她這些是看不懂的。

弟弟學業吃緊,自己也不好一直打擾。

“這榮府啊,全靠老太君一人撐著,前麵都寫過府裏的一些主子過的艱難

可每次有客或者什麼節日,老太君都會大辦

府中沒錢,老太君便隻能拿自己的私房來填

大房和二房不和,全靠老太君撐著

要是老太君一死,這個榮府就衰敗了

畢竟大房可是國公,二房不過是個五品官而已,怎麼撐的起平時的驕奢無度。”李明軍侃侃而談,他雖然沒有看過紅樓,卻聽過紅樓的評書,看過紅樓相關的講解。

畢竟,在後世,紅學可是大行其道,成為了一門獨立的文學。

雖然那些紅學大師在講解時總會夾帶私貨,可紅學大師那麼多,總結總結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也是......”熊巧仔細思考書前麵的內容。

李明軍短短的幾句話便讓她把之前沒看懂的機鋒矛盾理清。

豁然開朗,原來如此......

“你也看紅樓?”好奇的問。

畢竟,紅樓這書實在難找,這還是她弟弟從廢品收購站淘來的。

紅樓兒女情長的,應當也不適合男人看。

他聽他弟講過武俠,三國這些。

她認為,那些打打殺殺的或許更和這些男孩的胃口。

“是的,我喜歡裏麵的人心。”李明軍說道。

紅樓最大的魅力便在於此。

書中每個人物的性格,機遇,結果,都引人入迷。

“你喜歡書中的什麼人物?”熊巧問。

“薛寶釵,相交於暗自等待,黯然神傷,自憐自艾的林黛玉,我更喜歡敢搶敢爭的薛寶釵。”李明軍如實回答。

他也確實不喜歡林黛玉。

想要什麼就去爭取啊,可她偏不,就這麼把本來屬於自己的讓了出去,之後黯然神傷。

他是看不慣這樣的人的。

熊巧某種意義上和林黛玉差不多,但是她卻不是自憐自艾的人。

隻是內向。

他看的出來。

自憐自艾和內向所散發的氣場是不一樣的。

前者,一靠近就覺得壓抑難受,會讓人感受到她的不開心難過,會引的人本來歡快的心情消沉。

後者,會讓人忽視她的存在,一般一群人在一起,她不搭話,別人都不會注意到他。

熊巧並不難過這樣。

她反而樂得如此,因為她喜歡一個人的世界。

熊巧又看了眼李明軍,沒有搭話,低頭繼續看起了書。

李明軍欣賞了一會美色,便抬步出了熊家的院門。

跨出院門,是一塊用碎石泥土打成的地壩,大概十米見方。

左右不遠處都有房屋,幾隻土狗拉幫結派的在路上走著。

院壩最前方,似乎是懸崖。

走到邊緣,才發現,這是個坡,下麵種了些小菜。

登高望遠,可以看到山下隨山坳的村民們正在高粱地裏幸苦勞作。

叮叮當~叮叮當~

這時,右下方傳來的聲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扭頭看去。

是一群小孩和老人,他們拿著工具在擊打山間的石頭。

他們在修路,在滿是石頭的山上修路!

動作很慢,但這種行為顯然已經做了很久。

道路兩旁都是碎石。

路從隨山坳修出,從上而下,已經“之”的修了幾百米遠。

這時,李明軍才發現,這裏的家家戶戶,不管是窮還是富,門前都有一塊地壩。

壩與壩之間也有一塊土路,將整個村子和那條山路連接。

能活下去,便故土難離。

隨山坳的人便是如此,能活下去,便不會搬村,而是選擇修一條路下去......

隻是,為什麼修路的全是老人和小孩?

李明軍疑惑,但看著高粱地裏男女都汗流浹背的樣子便明白過來。

這年代,有勞力的話,還是要緊先安排在糧食上麵,民以食為天,有了吃的才能做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