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第九十章(1 / 3)

三天後,三月二十日,太極殿。

大晏曆來的規矩,皇帝五日一臨朝,自卯時起,群臣畢集,在太極殿中議事。

卯時三刻,君臣議政議到一半,殿外忽然進來一個人。

眾人霎時一靜,眼睜睜看著那人一身端嚴王服,閑庭信步一般,越過一群呆若木雞的大臣,走到了隊列的最前方,站定下來,抬眼望著禦座上的皇帝。

群臣寂然一瞬,緊接著倏地炸了鍋!

所有人都知道,淮王從不上朝。縱然建昭帝為了他,將臨時授銜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一職設為了實銜,且他本身還襲親王爵位,是正正經經的一品大員,可過去的十年裏,他從未在朝會時踏入過太極殿一步!

群臣嘩然,開始接頭接耳,議論紛紛。

聯想到近來長安城裏流傳的那些風言風語,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危險。淮王的出現,仿佛是一個預兆,昭示著某種不同尋常的大事即將發生。

禦座之上,皇帝的眼裏同樣充滿了驚詫,半晌才勉強鎮定下來,笑了笑:“皇叔今日怎的過來早朝了?隻是,來得未免有些太遲,卻是不合規矩……”

禦階下站著的馮虔是皇帝忠實的狗腿子,一聽陛下發了話,忙尖著嗓子就要開口。然而下一刻,接收到淮王瞥過來的眼神,這老太監登時嚇得一個哆嗦,小退了半步,屁也不敢放。

淮王沒有回答這一句,仍舊直視著皇帝,直看得後者開始坐立不安,他才淡淡地開了口:“陛下對近日京中傳開的,關於陛下身世的消息怎麼看?”

誰也沒想到,他竟是直接來了這麼一句!

大臣們心裏想,不是你幹的好事麼,居然還跑這兒來問了!

在場的都是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做官能到這個位置,誰也不是傻子。這兩個姓李的之間矛盾由來已久,皇帝未必沒想過要將這軍功赫赫的皇叔徹底除掉,甚至有消息靈通的人已經有所耳聞,去年淮王在北疆戰場上被俘,其中就有皇帝的手筆!

但大部分人對此其實是喜聞樂見的,他們不喜歡淮王,這其中有許多原因。

還在永安帝時,朝中武將的勢頭一度將文官們死死地壓著。永安帝要開疆拓土,掃蕩四夷,往好聽了說,這是千秋不世之功。然而在許多文臣們心裏,永安帝窮兵黷武,絕非賢君。

到了建昭帝臨朝時,這位多情帝王不似其父那般鐵血,對四境之外的邦國所采取的政策要懷柔得多,大興貿易,發展商業,富國足民。但他同樣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扶持淮王,將他立為武將派係裏的中流砥柱,其中或許的確有幾分兄弟情深的因素在,但更重要的是,他要製衡,不能讓文臣們抱成團,徹底將武將一派的氣勢打壓下去。隻因外患未平,而朝中將領卻是青黃不接。建昭帝不喜歡打仗,可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懂得精兵良將對朝廷的重要性。

及至如今,延平帝登基一年,大臣們漸漸體會到了有這樣一位平庸的君主的好處。

每一朝每一代,君與臣之間,臣與臣之間,從來都是相互牽製、約束著的。一方勢弱,另一方自然勢強。如建昭帝那般城府極深的帝王,臣子們在他的壓製下固然是占不到半點便宜,換了延平帝,局麵卻是完全反了過來,令不少人都產生了如魚得水的感覺。

若讓淮王主政,大臣們簡直是想都不敢想。且不提建昭帝時雙方就已存在的積怨,單說他本身尚武,倘若真登了位,難保不會成為永安帝第二,這當然不是文臣們樂意看到的。若非如此,反正天下都是姓李的,淮王還是嫡出,和延平帝誰贏誰輸,他們自然都是無所謂的。

但眼下這種情況,卻是絕對不行!

當即有一位閣老厲喝道:“流言蜚語,淮王何以要拿來汙了陛下聖聽!”

淮王沒理他,仍舊盯著皇帝。

皇帝眼神微顫,在那一聲喝中稍稍鎮定了些,咬牙道:“都是無稽之談,怕是有人想要犯上作亂,所以才傳出那樣不堪的流言……亂臣賊子!”

他說話時,目光死死地盯住了李羿,就差將那四個字扔到他臉上了。

淮王卻忽地笑了,繼而驀地縱身躍起,到得禦階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了皇帝的衣襟,將人扔到了階前的空地上。

馮虔尖叫一聲,要來護駕,被淮王隨手一掌,拍到了柱子上,頓時昏死過去。

群臣瞬間大嘩,完全沒料到淮王竟是猝不及防地發了難!

有靠近門口的官員靈機一動,要出去搬救兵,然而出了門才發現,不是禦前侍衛們的反應太過遲鈍,而是淮王進門前就已經將攔路者給解決了。此刻長廊上正倒了一地的人,不知道是死是活。

不遠處,禁軍與更多的禦前侍衛以及皇帝的暗衛們正在趕來,那官員忙大聲呼喊:“快!快!淮王造反了!”

話音未落,另一側一名信報飛速奔來,高聲喝道:“急報!三大營反了!巡城司不敵,叛軍已經進城了!”

那官員頓時眼前一黑:“什、什麼?!”

原來,淮王竟是早有準備!在他們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敵人已經殺進來了!

越來越多的官員湧到了門口,都聽見了信報的話,登時紛紛驚叫起來。

李羿沒有阻止他們,隻注視著皇帝,語氣森寒,一字一句地道:“僭越的孽種,膽敢圖謀我李氏江山,今日就讓你死個明白。”

李桓沒有發出聲音,從他被扔下禦階的那一刻起,他便一聲不吭,隻死死地盯著李羿。

李羿看著他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猜得不錯,他果然早就知道他真正的身世。

從一月前起,消息就開始在長安城中散播開。這個時間不早不晚,既能讓李桓心中所承受的壓力達到某一個點,又不至於讓他狗急跳牆,下旨抓捕所有“傳謠”的人。大臣們當然會猜是不是他做的,無所謂,在他們有所行動前,事情已經成了。

救駕的禁軍等已進了殿內,然而皇帝正受製於反賊,諸人投鼠忌器,一時俱不敢動作。

李羿那句話說完,忽然從殿後轉入數道身影。薛彰華一馬當先,走過來抓住了李桓的手腕,以匕首在他掌心迅速一劃,旁邊另一名親衛立刻上前,拿著個茶杯接了少許血液。

李桓終於發出了一聲慘叫,恐懼道:“你要做什麼?!禁軍呢,暗衛呢,你們都是死的?給朕將這反賊拿下!”

李羿抬起左手,同時右手並起兩指,運起內力在指腹上劃過,頓時流出血來。忙又有一人拿杯接住,並迅速為他止血,拿繃帶裹住了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