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秋季的一天,秋風瑟瑟中的崆峒山在冽冽山風中顯得格外肅穆。畢竟已是臨近冬天,登山的遊客已然驟減,何況今天又並非假日和節日,才不過上午9點多鍾,山路上就更沒什麼人了。可是,在一條原本就人跡罕至的山路上,卻意外地有一行人在行進。這條路是在笄頭山的北麓,比起其它有著眾多馳名道教和佛教聖地的山峰來說,這裏除了一座道士苗清陽的墓外,再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地方了。
再看這一行人,似乎也不像是尋常的遊客。他們一共六個人,全是男士,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在前麵,另外五個跟在後麵。那走在前麵的年輕人戴著墨鏡,麵龐清瘦而白皙,發式新潮而利索,身材挺括,穿著一身黑色的便服,但其材料和剪裁絕對上乘。而他後麵跟著的五人個個體型健壯,表情淡漠,偶爾有小聲的交流,都不緊不慢和前麵那人保持著一致的節奏,哪裏像是一群年輕人結伴遊山,倒像是些忠於職守的隨從。一行人默默地走著,這樣地安靜,甚至沒有驚動山中那些機敏的小動物。
不到午時,幾人來到一座看似四合院式建築的門前,門上掛著“崆峒山三區園林管理處”的牌子。那個年輕人看了看門牌,又看看緊閉的大門,徐徐問道:“就是這兒嗎?”
身旁一人馬上回答道:”是,我進去過,裏麵和您描述的差不多。園林局的那個陳主任說,當年守陵道士住的道觀也就隻有這裏了。因為道觀簡陋,就一直被當作園林管理辦公的地方。“
年輕人沒再說話,伸手摘下墨鏡,一雙眼睛深邃有神,帶著些似有似無的憂鬱,緩步上了台階。後麵的人又說:”老板,我來叫門吧。“看那年輕人沒反對,就快步上了台階,在大門上拍了幾下,又高聲喊道:”請問,有人在嗎?“
很快,就有腳步聲急急而至,門開了,一個中年男子看著幾個不速之客顯出一臉狐疑之色,問道:”這裏是辦公的地方,不對遊客開放。你們有什麼事?“
敲門的男士很客氣地說:”您好!我們是特意來參觀這座道觀的,事先得到了你們園林局陳主任的同意。你看,這是園林局開的證明信。“說著摸出一封信遞了過去。
中年男士接過來,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對幾人說:”好,你們等等,我去問問所長。“說完徑直進去了。
不多時,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跟著中年人匆匆趕來,老人麵帶笑容,很是熱情地說:”哎呀呀,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到了。陳主任昨天給我打過電話,還特意囑咐我要好好招待幾位貴客。時間倉促,我們還來不及好好打掃一下,真是抱歉呐!“
敲門的男士笑笑說:”您就是郝所長吧!幸會!這位是香港來的容先生。“
被稱作容先生的年輕人微笑著走上前,伸出手和郝所長握了握手:”您好!郝所長。我叫容健,是我們來得唐突了,打擾您辦公,實在抱歉。“
郝所長見眼前這位年輕人神清俊朗,又謙和儒雅,心生好感,忙說:”誒,談不上打擾。你們千裏迢迢專程來此參觀,我們很是歡迎啊!快,請進,請進!“
跟著郝所長繞過影壁,容健舉目四望,隻見這裏果然簡陋,就像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四合院。正對大門內影壁的就是正殿了。榮健看著那間並不高大的正殿,眼中露出頗為複雜的眼神,腳步也不禁停住了。
郝所長倒是熱情地將眾人往東廂房的辦公室讓,容健一行人隻好客隨主便。郝所長讓人拿來了茶點,邊喝茶邊給大家介紹這座道觀的曆史。其實也實在沒什麼可說的,這裏連參觀景點都算不上,不過是舊時一些守陵道士的居所而已。但為了表示尊重,幾人還是耐心聽郝所長講完了。終於等到郝所長帶著大家出了東廂房,來到這個院落中唯一值得參觀的正殿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