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旅程,由你的至親把你送上車站,就這樣毫無選擇踏上了旅程。途中,或許某個人會陪伴你一段路程,但是終究是你獨自走完後麵的旅程。旅程中會遇到很多過客,他們會分別出現某個站點上。緣分深,多陪你走過一站;緣分淺,擦肩而過也不會有交集。這些形形色色、緣深緣淺的人和你哭哭笑笑、吵吵鬧鬧一路走去。有共同語言的,會成為你的朋友;彼此看不順眼的,就是你的敵人。這些人有的在某個站點下車,而你的終點站仍在遠方!
夢想什麼?是黎明前的一道曙光,是黑暗中的一座燈塔,是引領你走出迷茫的指南針。同時,也是吸引你走向痛苦、煎熬的開端。
夢想是美好的,像春天多彩絢爛的花朵,散發著迷人的芳澤。像潘多拉魔盒,散發著致命的誘惑。它吸引著你,哪怕粉身碎骨、遍體鱗傷,依然無畏,給予你堅定不移的力量。
夢想固然美好,可是當它與現實碰撞時,會產生一種悲催的、濃烈的,由淚水和汗水彙集成的苦海,阻礙著你的前行。這時,你會糾結、會無奈,會沮喪,會退縮。有多少抱有美好願望的有誌之士敗給了現實,那束夢想之光猶如凋零的花瓣一樣,被吞噬在現實的苦海裏。
蕭瀟就是這樣一個被現實摧殘著的女孩。她今年二十歲了。本該無憂無慮的穿梭在大學的校園中,手捧著課本,吃著零食,談著戀愛坐在圖書館的台階上。可是命運不濟、生不逢時的她早早的離開了學校。直至今日,她這個正值芳華的年齡,已經步入社會兩年多了。不是她的成績不夠好。隻怪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偏遠的、落後的農村。
家庭的貧寒、父母的偏執。導致她不得不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比她小兩歲的弟弟。蕭瀟至今還記得當時她母親的原話。“一個女孩子上大學有什麼用。村子裏其他的丫頭,高中都沒上完就去打工掙錢了。”她的父親會在一旁摻和。“就是,等你弟弟上了大學,找到好工作,才能讓咱家興旺。一個丫頭,高中畢業就不錯了,嫁個條件好的人,就能過上好日子。沒有必要非得上大學。”
蕭瀟倚在火車車廂的座位上,眼睛一直盯著車窗外。茫然的看著窗外的風景。她閉著眼睛,感受著生活的肆虐。
蕭瀟回憶著往昔。在過去的二十年裏她一直在做著違心的事情。她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聽話的好孩子。可是從來沒有人關心過蕭瀟內心真正的想法。
蕭瀟鼓足勇氣背上行囊離開家鄉,她再也不要受任何人的幹擾。她要做最真實的自己,為自己活一次。她要追求自己的夢想,雖然她的夢想在其他人看來隻是個幻想。
母親的話像詛咒一樣再次響徹在蕭瀟的耳畔。“夢想就是夢境加幻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父親的憤怒的斷言著:“別做夢了,你就把你的夢想當做一個美好的願望吧。想想就可以了。”
弟弟一臉的嘲諷的反問著:“姐,你竟然想當個作家,想出書,你什麼時候開始做這樣的美夢的。”
蕭瀟身邊的朋友眼神裏的鄙夷、話語中的嘲諷,化作一種無形的壓力,壓的蕭瀟喘不過氣來。
蕭瀟再也不想被這些殘忍的聲音幹擾,她終於背上行囊踏上了追夢的旅途。哪怕她被現實打壓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她也不會後悔。人生應該為某件事情瘋狂、執著一次才足夠精彩。
或許她麵臨的失敗、是傷痕,至少她努力過,她就是勇敢的,就不會對自己抱有遺憾。
北京西站到了,蕭瀟手裏拎著旅行包背後背著背包,茫然的走下火車。她茫然無措的環顧著四周,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裏走。